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节 (第3/3页)
中国所能提供的古代原始资料比任何其它东方国家、也确实比大 多数西方国家都要丰富。 中国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有编纂历史传统的国家之一。 罗马的文化在劳动人民中的根基是如此之浅,以致不能抵御这一 变化。相反的,即使在汉代中国,文化也已深深地植根在广大的农民大 众之间。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 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作者:爱因斯坦 成书时间:1916年 类别:科普读物 版本推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提到相对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 坦。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汤姆孙1919年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 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是发现一个外围的岛屿,而是发现整个 科学新思想的大陆。”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大概是人 类已经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天文观测精确 地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偏转的预言之时,这轰动了全世 界。 爱因斯坦是什么人他怎么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 爱因斯坦18791955是个犹太人,生于德国。1900年他毕业于瑞士 苏黎世工业大学。由于他具有**思想和离经叛道的性格,大学一毕业就失 业。两年后他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技术员的固定职业。他利用业余时间 在1905年3月到6月这4个月内,写了4篇论文,在物理学3个不同领域辐 射理论,分子运动论,力学和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都分别取得了有历史意 义的成就。其中的一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根本不同于传统 观念的空间、时间理论,这被他后来称为“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只是在 德国比较受人注意,其他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不接受它。而爱因斯坦没有理 会这些,继续他的研究,其间也有停顿,也有挫折,但到了1915年底,他已 有了结论。第2年初,他写了一篇完整的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引力理论,以它思想的深湛、丰富和形式的完整、美 丽而令人赞叹。可是在它产生以后,能够验证它的实验事实却非常之少,有 人甚至慨叹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何等美丽的理论,可是实验却少 到令人羞愧。”还有人认为,广义相对论是理论物理学家的天堂,实验物理 学家的地狱。最初的轰动效应过去了,广义相对论一度成为冷门,但随着实 验手段的进步,它又形成研究的热潮。 爱因斯坦是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伟大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是因为光 子理论,第二次才是相对论。虽然他已发表了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他仍然愿 意写一些通俗的读物,把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介绍给更多的人。我 们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枯燥的版本学。这本小书是1916年,即广义相对论发 表那一年就写了的,他显然十分喜欢这项工作,不断地修订再版,直到他去 世前3年,即1952年,出版了它的第15版。 内容梗概 虽然这本书是通俗读物,作者选取的事例火车、箱子也易于理 解,但爱因斯坦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推出它的结论的,本文限于篇幅,显然不 能这样做。书里有许多著名的公式,虽然不是特多,本文的体裁也不容许写 进它们,但我还是保留了最著名的一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爱因斯坦在何种条件下发现了这样的伟大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伽利略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受到了强有力的挑 战,物理学的宏伟大厦摇摇欲坠,为解答以太之谜,洛伦兹与彭加勒都做出 了巨大努力,他们在一只手已叩响相对论的大门时停下了。他们囿于牛顿关 于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观念,不能做出根本性的突破。青年爱因斯坦没有 思想包袱,有的是**的批判精神,自然界的统一性的思想,他不能容忍自 然现象的统一性被破坏。 早在200年前,伽利略就发现,所有的惯性系,对于表述力学定律都是 同样有效的,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惯性系,这就是说,任何力学实验 都无法辨别惯性系本身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的相对性,在古典力学中普遍 存在,但在麦克思韦电动力学中不能成立,因为它只适用于静止的坐标系。 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不对称不应是自然界所固有的,问题大概出在我们了解 自然界的概念和理论上。他发现,只要把作为古典物理学基础的空间和时间 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改,这种“不对称”就可以消除。他在一个最平凡、最简 单,也最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这就是所谓“同时性”问题。他设 计了一个纸上的实验证明,两个在空间上分开的事件的所谓“同时”,取决 于它们相隔的空间距离和光信号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