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解放_人为什么会孤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为什么会孤独? (第1/4页)

    人总是喜欢说教,我们总是喜欢教育别人,而这种习惯可能来源于基因的传承。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大众喜欢学习吗其实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挂在嘴上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台词而已,即使买了书也是放在那里的一个摆设而已。

    所以很多人对看书本身就是抗拒的,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娱乐,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人去抗拒娱乐,所以你让他去学习这本身就是逆道而行。这就相当于我们幻想着改变世界,到最后却变成了拯救自己,而拯救自己的出路就是要与大众同频,不然你就会面对孤独。孤独其实并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因为自己是一个人而感到孤独,而是就算你身边有很多人,但是你无法跟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说白了就是当思想不能流通的时候这才是人类孤独的根本。而这根本的背后是什么?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代价,而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来说说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代价:

    现代人的普遍孤独到底是有什么造成的,当我们追溯人类文明的时候会发现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走向孤独的历史。在史前期人类不会孤独,因为采摘打猎寻找植物碳水和动物蛋白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考验。所以,一个人所有的时间都在和自然抗争,生存永远是放在第一位,哪有时间和精力来孤独呢,就算有也早就被饿死了,而且基因也不会传承下来。至于爱情的孤独那就更不存在了,那时候没有谈恋爱一说,所谓的恋爱也是简单直接直奔主题,看中了哪个姑娘都是直接敲晕了然后扛回洞里去的。因为大家都是原始人,忙得很。

    而到了农耕时代,孤独也和大众没半点关系,因为农耕时代的生产力虽然大幅提高了,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样会泯灭大多数人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农耕时代人类也进入了血缘宗族关系,因此,等级、礼制同样也会消灭大多数人的孤独感。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有真正的上层人才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比如古希腊的各大圣贤们以及中国的孔子等等,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因此孤独就这样出现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精英阶层之中。

    再到中世纪时期,人们同样也不会产生普遍的孤独。因为除了奥古斯丁、阿奎纳等等这种吃饱了没事干的知识分子、神学家,神的意志笼罩着全人类,人们把所有一切的心灵观照全部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神,所以导致那时候一切都是神的意志、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就这样那时候的人类被弄的每天稀里糊涂的跟着神过日子,个体更是不需要去思考,即使思考也是毫无意义思考了个寂寞而已。在这个时期内,神性用前所未有的体验消极了个体自我的审视,让人类在压抑的中世纪活出了云淡风轻、随风而去的佛系人生,因此中世纪人类的活法不知道你有没有看懂,反正我是看不懂。

    直到近代,大众的孤独感才开始真正的萌芽,甚至到现在大众的孤独感都已经是长成了参天大树了。因为,近代科学革命以超强的物质创造力几乎让所有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温饱的困扰。所以,精神思考已不再是金字塔顶端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的专利,相反,成为了大多数人都面临的一个考验和问题。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导致了个人主义的崛起,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自由主义的崛起,人类也从此摆脱了神和自然的双重枷锁,我们的意志从此也不再被神控制,我们的rou体也摆脱了自然的禁锢。而当身体和精神真正出现自由的时候,孤独也伴随而生。科技革命也导致大规模的城市化得以实现,而城市化又带来了必然的分工。因此,就是因为这样的双重改变,带来了人类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以往基于血缘和宗族的组织形式也走向了坍塌,从而转向了基于个人意志的社群主义。宗族主义和社群主义是迥然不同的,宗族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群体,而社群是基于价值观和自由选择的群体。就像现在每个视频号下面的粉丝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是他们却代表了一种大体相近的价值观,而这就是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是基于价值观的认同,所以理论上现代人应该在社群主义里找到归宿感和家园,但是为什么人们依然还是普遍的感到孤独、存在孤独?因为和宗族主义客观存在而超稳定的血缘关系不同,在不同的认知能力环境中,人的价值观总是在不断的流变迭代,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的流变让人们的孤独感愈加愈重。从宗族主义到社群主义的转向中,人们打破了原有宗族和集体的束缚走向了原子化的个体。原子化个体让人获得自由,但也意味着丧失了身后精神母体的支撑。当你从一个由亲戚朋友关系网编织的小县城来到一线城市,在打破原有宗族束缚的同时你获得了个体自由,但是从此你必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同时也一个人解决前所未有的人生难题,一个人形单影只的挑战巨大的森林城市。现代性确实赋予了我们自由,但是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孤独,并且是毫无选择、强买强送的那种。而现代性也即将摧毁婚姻和家庭这个人类最古老而又稳定的组织形式,在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结婚,即使结婚,多数个体也只是把婚姻当作成实现个人主义目标的工具和方式。当然,在这里作者本人个人看法是:虽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的坟墓倍感孤独,且个人认为没有婚姻、爱情的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人生,都是独特且唯一而又珍贵的人生。

    欧洲一项社会学研究表明:1960年,94%的成年人都结过婚,而到了2009年,只有52%的人有过婚姻经历,与不婚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离婚率越来越高、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光单单在日本每年就有超过3万名未婚孤独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晓。个人主义对婚姻和家庭的颠覆正在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确定性变量,作为古老的且人类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家庭所承载的繁育的价值正在被个体价值所取代,个人主义催生了普遍而浪漫的爱情观,但这却和婚姻毫无关系。婚姻只是保证了女性生育和抚育后代的稳定性,和个人主义基本上是毫不兼容,个人主义的终极价值观是今生今世已经足够,不再愿意承担牺牲自我去铸就人类基因长城这一伟大责任。现代性铸就的孤独的囚笼我们无法通过回归到宗族时代去破解,因为人类一旦看到广袤的世界就没有人愿意再回到洞xue时代,而现代性难题只有通过现代性本身去解决,因为现代性是一曲写满孤独与自由却不可回放的乐章。

    300万年前那个跨过红海的非洲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