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一百八十五章三山滴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三山滴血 (第3/4页)

。五年,正一真人诣京祝万寿,鸿胪寺卿梅瑴成疏言:“道流卑贱,不宜滥厕朝班。”,于是停朝觐筵宴例。十七年,改正一真人为正五品,不许援例请封。三十一年,以法官品秩较崇,复升正一真人正三品。三十九年,真人府监纪司张克诚留京,置协理提点二人。四十二年,授克诚提点,兼京畿道录司,省协理。至道光年间,天师朝觐的惯例被取消。

    丹道符箓一律收归天师管理,是宋元之后的事,至于宋朝的时候,皇帝寻访天师之后裔,厘定其昭穆次序,使天师一脉得以光大,与国同休。明朝至于鼎盛,辖制也更加巩固。而清朝降为五品,不得进京朝觐,又拉又打,都是防止道国再现人间。不得不说一声,张道陵那点逆天行事的家底,被他的孝子贤孙卖了个干净,也以道门千年的分崩离析,换了龙虎山一家的千年世家钟鸣鼎食!但要指望他们再建道国,是万万不能!近二百年的顺、康、雍、乾、嘉朝没有一个崇道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现象,皇帝对诸如娄近垣和王常月也只是利用。即便是这样,雍正皇帝都公开宣称“此举非崇奉丹道以祈福祥也”生怕粘上“崇道”的恶名!其实不奇怪,越是末法时代将至,人间天子越是对丹门羽士心怀警惕!只是道国如昙花一现,同时过去丹道赖以贵盛的上层路线被堵死,丹道失去了挟君威以振仙道的起码条件。却哪里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失去了揭竿而起勇气的龙虎山,只知道献媚蛮夷,可是,在清初皇帝和一般王朝权贵们的眼中“崇道”就意味着“乱政”!汉家皇帝的崇道失国的教训历历在目,丹道适应清王权的治政努力失败,丹门羽士整体性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后继者常凯申发布神祠存废令,下令查禁、没收供奉日月、文昌、五岳、四渎、东岳、海神、龙王等神明的宫观,虽然执行力度不够,但丹道还是受到了重大冲击。北伐战争中还将龙虎山张恩溥天师抓起来囚禁、游街,适逢赶上大分裂,张恩溥才逃出生天。汪伪时期,华东清虚观、桐柏宫、斗姆宫等著名道观牵头组织了伪中华丹道总会,很多江东高道署名任职。

    而且时至今日,丹道内部仍然是纠纷不断,最初的原因是南北全真与正一被朝廷挑动的丹鼎派与符箓派之争,然后是全真道投靠蒙元黄金家族,正一道臣服洪武皇帝,一前一后开始统合其他小门派后,与以雷法净化世间的清微派、侍奉紫微大帝的天心派、崇拜昊天上帝追求混沌的太一道、以使用占星望气术的楼观道等等道统的冲突。甚至我们祖庭灵宝派被诬陷投靠蒙元,成为道门公敌,乃至符箓三山临坛箓生受箓时,法师按正一传统法派、辈份取法名。可是真正投靠蒙元的正一道却意气风发,赣西龙虎山天师传法改称“三山滴血派”,其时“三山”已不包括衰微赣西省清江县阁皂山,而是指赣西龙虎山、江南茅山、湖北武当山。与蒙元与国同休的全真道更占了我们崂山道的本山!”

    玄武坛主咬牙切齿的说,身上血光逼得佛光消退,“三山滴血,滴血重生,道门不灭,只是凋零!虽然日本侵华时候,丹道戮力同心共抗外辱,但好景不长,光复后,急于表现的张恩溥张天师筹划组建辐射整个南国的松江市丹道会,并以此为平台建立中华丹道总会。当时场面上没配合过日伪的高功,只有全真道士李理山。于是正一道组织的丹道团体,只好请全真道士担任会长。鼎革之际,作为江南丹道站错队的两位领袖,张恩溥逃亡东宁,李理山留在神州。李理山与青天白日党上层关系良好,据称伊利扎洛夫曾拜其为师,并与一些蓝衣社要员交往甚密。五十年代初,李理山被人举报私藏火器弹药,关进监狱后不久就死了,死亡时间、原因均不明,张恩溥天师逃往东宁,龙虎山天师府愁云惨淡,连累了我们这些因为民国时代名义上属于符箓三山的小门派也万马齐喑。

    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大真人倒好,跟随常凯申迁至于东宁一走了之,将正一道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虽然仓皇,但与道统传承功德甚巨。只是苦了留下的天师张家支脉,纷纷接受制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协会会长黎遇航到来。黎遇航此人出身茅山道,道名黎顺吉,是正一道旗下的上清道传人,也是中国道协历任会长中惟一的火居道士。这位黎道长的经历很复杂,抗战时期,他是新四军的情报人员,毁家抗日,亲生父亲都被日本人打死了,真正的革命先辈。解放初,他剃了头发、辞了教门职务去当小学教师。中国道协筹备时,他被朝廷调到首都参与筹建。十年特殊时期道协停止活动,他回茅山过太平日子。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朝廷要恢复道协,他又回首都当了道协会长。黎遇航到了龙虎山后,表示要来寻找年轻的丹道种子并恢复天师府。张氏很激动,推出了在上清镇居住,一表人才、身孚众望的第六十三代天师侄孙张继禹。黎遇航非常高兴,很快推荐张继禹去首都读书,读完书就被留在中国道协管理图书档案。被天师张家寄予厚望的张继禹从此长年待在首都,服从组织安排,做档案员,做秘书,做编辑……反正都是坐办公室文职工作,不断获得各种荣誉、头衔,职务也迅速提升,一直做到道协副会长,但始终没有获得回龙虎山统领教众的机会。

    在全真道士们的热情陪伴下,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道士,在办公室的纸堆里慢慢熬成了中年大叔。直到张继禹四十多岁的时候,估计是宗旨改造得差不多了,黎遇航也死了,可以放出去了,道协才给他安排了能广泛接触信徒的位置:西山万寿宫主持——这是净明道的祖庭。忠孝净明道虽然名义上挂在正一道旗下,但人家同为四大天师许逊许天师传承,有自己的独立道统,空降一个其他教派的来做主,无疑是被架空的命数。而与此同时,黎道长找到其他县区,发现了六十三代天师的外孙鲁金涛,认为这个刚满十八周岁、正在读高中的小伙子不错,值得培养。也安排鲁金涛去首都学习了两年的丹道知识。八十年代后期,张继禹在首都继续读书的时候,鲁金涛改名张金涛,在中国道协的支持下入主天师府,除了张金涛,天师府里还有一位张青剑。张青剑原本是赣西某师范的马列主义教师,学问很大,退休后曾被邀请编写地方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