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一百九十八章数典忘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数典忘祖 (第2/7页)

银帽,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振动时,证明已唤醒巴隆撒麦迪,仪式也作成功。这就是之所以通灵术法为人所唾弃,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发指的是,在仪式中,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术所用之物的原料。

    事实上,祭祀祖灵和亡灵决不是汉族裔独有的仪礼,别人也有同样的习惯。除了中国、日本,以及受了中国模因影响的其它亚洲若干国家人民,十分郑重于敬拜祖先的灵和亡灵以外,其它如天竺、埃及、波斯、罗马、希拉、古巴比伦、非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地,都或曾在古时有过亡灵崇拜的行为,或迄至今日有些地方仍保守着这种风俗。但通灵术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药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生命能量。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通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教门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曾记载着,通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rou、骨头或鲜rou,更有一些通灵师有食尸的行为,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是爱尔兰女通灵师爱丽丝吉蒂勒,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俱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通灵师是十分珍贵的。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通灵师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通灵师是毁灭的象征。而通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在神秘学上凡死人的灵都可称为亡灵,其中可能包括自己代代祖宗的灵、父母、伯叔……甚至自己的弟妹、儿女、朋友和国家中的名人英雄等的亡灵。所谓“祖先”当然是仅指自己的祖先之灵,在神秘学上,常用“亡灵崇拜”一术语来包括一切值得自己敬拜或思慕的死人之灵。祖先崇拜俗称拜祖宗一语,如严格言之,只指祀祖灵。但事实上,在世界各族裔问,每当祭祀祖先时,不单只祭祖灵,而大都也包括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亡灵在内,所以“祖先崇拜”也可称作亡灵崇拜,“亡灵崇拜”中也包含祖先崇拜在内。

    古代巴比伦人看亡灵是一种恶灵,他是嫉妒活人,同活人作祟的可怕的幽灵,所以要常常向亡灵供奉食物等安慰之。巴比伦人又将徘徊在坟墓附近的灵称作,另相信在一切所有的活物中都有一种灵存在着。古代埃及人也把灵分成三类,其中的相当于巴比伦人的,人死后的灵魂叫做,这个形如青鹭,是住在神天国的主体。但不单亡灵是,连天上许许多多的神明亦都是,但诸神的灵却另被称为。这个人死了即变成神的宗旨,天竺和日本也都是一样的。以上巴比伦和埃及人的多魂多灵宗旨,和中国人的“三魂七魄”说十分类似。其实,在古代许多族裔中间,都相信死者的灵是复数的,是散在于各处的,如在死去时的床边,坟墓中,树林的顶上在看望着子孙,阴间中,或在天堂已成了神云云。根据氏的报告,人所崇拜的神,其实便是他们的祖先。祖先的遗物都成了含有某种力量的“咒物”而大受活人敬拜,在他们中间叫做的神的名字,原是“死人”的意义。酋长在祭祖时常祈禳叫着说:“慈爱的我祖啊!请吃这些东西,并祝福我们的孩子们!”非洲的部族以为“打喷嚏”系是祖灵来临,而感到有祖宗的加护而快乐万分。中国和日本人以为打喷嚏是有人在论及自己,或赞美,或批评。教门不单是由拜祖宗而起,连他们的日常德行也是由于祖灵崇拜而规定了的,这族人常常叫着说:“我祖的灵啊!请你救救我啊!”这有点像中国人着急时呼叫皇天后土和已死的父母之灵救我一般。难怪英国若干神秘学先贤,要主张亡灵崇拜或祖先崇拜便是一切教门的起源了,但我却不以为这是绝对的学说。其它,如澳洲的土人,新几内亚一带的土人,美洲的印第安人之中,都仍大都保守着祖灵崇拜的风俗。

    在中国古代祭祖时,常请自己的小辈坐于高堂,扮成祖先,享用饭食,这叫做“立尸”,与天竺风俗极相似。古代波斯人称祖先为他们的守护灵,在战争时能令子孙们百战百胜,凯旋而归。在农事上,促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在家庭中,保护一家繁昌,代代不绝。每当波斯历的年终时,活人也想起祖先来了,于是在阳历的三月十日起至二十止的一段时期中,相信祖灵们都要从那个世界回来老家看看。于是子孙们在此时,如同中国人举行盂兰盆会般地,忙碌着为亡灵预备食物及衣类等等。但当祭毕以后,又照例举行送出亡灵的仪式,请他们回去,以免在老家作祟。古代罗马人同样把祖灵看成是家族中的一员,且承认死者的权利,祖灵是一家中的氏神,每逢二月十日至廿一日止,在民间举行祖灵节,最后一天则是国家的节日,在这十一天中,家家户户都挑选适当的日子前往扫墓上坟,在坟前插上玫瑰花和紫罗兰,供奉乳、油、蜜等。此时活人都在坟前坐下吃喝,并相信祖灵亦一同参与这顿美餐。在廿二日,是罗马人的家族集合日,招请祖灵和亡灵一同和活人吃喝快乐。从这点,我们可知道祖先崇拜实在也和家族间的“血缘”颇有关系的,藉此,子孙们也能团结一致。似乎在家族制度越牢固的地方,祖先崇拜也是越兴盛的,罗马人也和中国人一样,不忘记供养那些所谓没有子孙,饥饿于饮食的游魂和孤魂的。在十一日与十三日中,特别为此设立孤魂节,这个和中国的“施饿鬼”相类似。古代希腊人在时也有祭祀亡灵的习惯。在月的第十二日,是新葡萄酒开瓶之日,不单大人们垂涎三尺,欢欣若狂,连孩子们也都不去学校,在家一起吃喝快乐。但在第二天的十三日,喜气便突然消去,而换成阴气惨惨的祭祖宗了,摆设食物、葡萄酒、水果等招请回家的亡灵。祭毕后,家长却又战战兢兢地向祖灵们喊着说:“灵魂们啊!请出去吧!已经完毕了!”西伯利亚的土著人,也是常常追想思慕亡灵的,他们竟常将自己吃剩了的食物放在后院供养他们。另又在收割饲草前,照例举行以死者为主的大宴席,此时,在桌上多放一份或数份死者的餐具,由家长或长老于祷告后,右手高举盛满了酒的杯子向亡灵们致辞道:“曾在此世住过的父亲、母亲、伯父……孩子们……,请你们都来吃喝自己最欢喜的东西吧!并请你们多多保护我们的孩子们指着列席者,健康!”这个与亡灵一同坐席,视祖灵“音容宛在”的拜祖宗很有趣。而西伯利亚早期开拓者的教门生活和神话,很少有流传下来。有几个人群似乎曾移居在那广袤的地域,其中有一些中亚族裔所谓雅利安人或都兰人,以及芬兰——乌戈尔人中的西利安族。有一些残存的铁器和少量突厥——尼日尔的碑铭。事实上,“西伯”这一名称是作为一个主要首府出现在不知出处的所谓1367年老地图上的。“新西伯利亚”一词的意思是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