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龙珠归来(中4) (第2/12页)
岳文斌领头,大家踏进了树林。 仅仅是那么一步,不知道是自己的真实感觉,还是心理作用,总之当洞天的山影完全笼罩住我的时候,我觉得四周的温度好像下降了三四度,脖子后面像有冷风吹过,裹在登山服里的胳臂一下子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不由自主地活动了一下。 石苓人立刻回头:”怎么了?有东西掉进衣领里去了?把帽子拉起来扣上。” “不是,就是忽斌在前面回头:”洞天附近自然会冷,晚上会更冷。 把安全帽戴好,登山服的帽子也拉起来扣上,尽量不要让皮肤接触洞天附近的东西。”树林并不茂密,可是空气似乎毫不流动,这样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之后,走了一会就觉得闷得难受了。 我侧耳细听,洞天的树林没有人间世树林里的豸鸣鸟叫,只是偶尔脚边的草丛里会传来轻微的唰唰声,好像有蛇什么的游过,让我不禁想起曾经走过的那条暗道,总是会下意识地去四处寻找那些向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尸蹩。 所幸这里并没有什么变异的尸蹩,走了几个小时之后,我的心情终于平复了一点。 这时候天已经在转黑了。 我看看手机没信号,时间才不过四点半钟,但看天色却特别的暗。”不会要下雨了呢?”岳文斌抬头看看天色:”没错,就是要下雨了。 天气预报这几天都会有雨,但愿没有出错。”我疑惑:”你希望下雨?”下了雨路会更难走呢?岳文斌笑笑:”对。 不下雨,大家都通不过那一关。”我正想问”那一关”是哪一关,岳文斌已经停下了脚步:”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休息,但愿天黑之前快点下雨,否则大家只有退出去。 身上的装备不要卸下来,各人看好四周有什么适合攀爬的高树,还要能藏住人的。”我忍不住说:”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要出来?如果下雨,那东西就不出来了?”或者出来也不咬人?岳文斌忙着找树,随口说:”禹王碑。” “什么?” 他刚说了那个字,细密的雨点就掉了下来。 岳文斌脸上露出喜色,”好了,大家吃点东西,不要睡觉。”这雨地里根本也没法睡觉,众人拿出rou脯和火烧吃了几口,岳文斌就让全部人上树,并且告诫所有人……无论看见什么,都不许出声。 天色漆黑,雨点转成黄豆大小,打在安全帽上即使隔了一层登山服也噼哩啪啦作响。 我和石苓人挤在一棵大树的分杈处,头顶上正好有几根枝条遮盖着,勉强也挡了一点雨。 手里的rou脯和火烧都被雨水打湿了,吃起来真是味同嚼蜡,嚼了几口就觉得没了食欲,正在发愁,脸被石苓人扳过去,温暖的触觉凑上来,喂了我一块巧克力。 我嚼着巧克力,轻轻打了石苓人一拳:”什么地方哪,还闹!”电光一闪,照亮石苓人带着点诡异的笑容:”忍一下,等出去了大家去龙潭镇吃生猛海鲜……” “行了行了。”我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你越说我越饿了。”对面树上的岳文斌大概听见了动静,狠狠地瞪过来,向大家比了个闭嘴的手势,又往树下一指。 我低头看去,一片漆黑中看不见什么,但仔细听听,从哗哗的雨声中听出了另一种声音,一种唰唰的,像赶路的时候在草丛中听到的声音,但比那时候要响亮得多。 又一道电光闪过,借着这耀眼的白光,看见树下的草丛里是一片灰黑色的脊背,因为昏暗之中看不清楚,数量又太多,竟然象是波浪一样,仿佛整片草地都动起来了。 我愣了一下才想明白,那是无数条蛇!蛇道!我一时之间只能想到这个。 说实在的,自从走过暗道,我对蛇虫鼠蚁简直有点神经质的恐惧了。 尤其是刚从暗道出来的那几天,一只蚊子都能让我打个冷战。 后来这种恐惧渐渐的淡化了,但一看见这一片片的蛇,我忍不住的头晕恶心,简直有种冲动想立刻跳下树逃跑。 当然我没这么做。 这些蛇从树下游过,至少现在好像还没有意思要爬到树上来,他要是真的自己跳下去,恐怕反而是自投蛇口。 石苓人发觉了我的紧张感,伸手搂住他,凑到他耳边低声说:”别怕,我记起来了,这可能是禹王碑出来了。 这些蛇都是逃命的,不会咬人。”我胆战心惊地正想问他禹王碑是怎么回事,远处忽然有亮光闪动。 这次不是闪电的电光,却是火焰的光亮。 我眺望火光来处,远远的只见一大团火光闪动,要不是头上还下着雨,他差点以为是山火。 火光略微靠近了一点,才看见那是一大截石碑,足有两三人高,上下围绕着火焰,火光中隐约能看见石碑顶上雕刻着缠绕的云头状花纹,中间似乎还有盘龙。一时间,关于禹王碑的传说快速在我心中闪过,禹王碑,因最先发现于衡山岣嵝峰,又称岣嵝碑,位于岳麓山顶禹碑峰东,与黄帝陵、炎帝陵被文物保护界誉为中华族裔的三大瑰宝。禹王碑镌石崖壁,宽140厘米,高184厘米,碑文9行,每行9字,凡77字,末有寸楷书“右帝禹制”。字体苍古难辨,在南岳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镌立着一块高1。84米、宽1。40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禹王碑禹王碑着77个宇。字体奇古,有如龙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传说这是为纪念大禹在南岳岣嵝峰治水的禹王碑。相传,大禹来南方治水,以南岳岣嵝峰为营地,带领长沙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长沙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南岳岣嵝峰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大禹十分谦虚,不肯答应,但南岳先民执意要立,否则就不放他回北方。大禹只得答应,却提出了条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于是,南岳先民派来最好的石匠,将大禹提供的77个字样,全部镌刻在南岳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过了几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经南岳岣嵝峰头,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辨认起来。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认出了76个字。老道士兴奋不已,正要考证辨认最后一个字,忽然他感到脚下冰凉,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齐天了。他吓得面无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证辨认的碑文全忘记了。此时,就见那洪水也随着他的忘记,一下子全退了。老道士望着退去的洪水,想着那刚才的景象,心凉胆颤。他想,这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传说是美好而又离奇的,人学士考释碑文的信心,多少人为其花费了毕生的心血。 相传大禹父亲鲧被尧选中治水,采用造堤绳坝的办法治水,长达九年,不但没有把水患治住,水患反而变大。舜继位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察看,他发现鲧治水不力就把鲧杀于羽山,今山东郑城东北。舜又根据四方部落推举,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继承父业,开始头七年治水也没有取得成效。但他顽强不屈,一方面与老百姓一起凿山挑土,一方面找治水良法。一天,他治水来到衡山,舜说黄帝把一部以金简为页、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