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五十二章御龙在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御龙在天 (第4/6页)

他们的脚下象标枪一样发射了出来。想要躲过造山运动地质灾害的话,待在山里是不可靠的,而且……神战还在继续。天空降下火焰风暴,那是古神的战斗击碎了星星,其中一个大碎片就是现代人所指的月亮,可能是因其运行轨迹类似于彗星,所以残余下来,而更多的碎片坠落,对地球的上层大气产生一个冲击,有些化为流星轰击大地,有些完全被消耗完了但不值得庆幸。因为形成的热气体因为频繁的神力闪电和火焰被加热而生成了烃类,碳氢化合物气体,这个过程类似于氮气和氢气经闪电催化合成氨气,碳和氮是相邻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燃烧的天火象下雨一样降落到地球上。因为上层大气的消散,这种火风暴会杀死它下方的所有生命。

    这就是……天崩!

    在古神女娲补天之前,所有这一切都曾经在远古时期作为古猿类的观察结果伴随着大灾难被记录了下来。这种火雨使森林起火燃烧,之后那些地方的植被从种子和植物的根系重新生长出来,很多地区只不过是在一段时期内因植被遭破坏而裸露着地表。然后洪潮来了,在地极转换期间,共工占据的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是运动着的,虽然共工败绩,但在地壳移动时,海洋却因为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待在原来的地方,这样海水越过海岸线冲上九州大陆。这就是第二次大洪水,海潮的最前锋也是它的最高点,象寂静的潮水一样不断上涨,海浪冲击着九州大陆内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是一个稳定地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

    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古猿,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到站到了他们能到达的最高的地点,喜马拉雅山,然而,海水仍然在稳定地流向九州大陆内部,并且仍然在上涨,而最终淹没那些已经站在了“高处”的古猿。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古猿,他们被海流带到九州大陆内部,直到一个相反方向的退潮开始被大禹救起。反冲回来的海水因为对于地壳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它不在它平时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来,而是越过海床冲击大洋另一侧的海岸。

    所以,大洋两侧的地区交替地经历这种大海潮,这种情况持续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动能减小为止。当洪潮退回时,那些仍然随着船队漂浮在水面上的古猿处于一个被海流拉向大洋深处的危险之中,因为各处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钻过峡谷继续前进。在海潮流过内陆的地区,导致洪水深入内陆千山万水,扩宽的地方和撕裂出来的地方,都被海水占领。将有比周围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汇聚的地方,这导致更远的原来集聚在两极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这些部分流动。而共工一族也趁机兴风作浪,那就是相柳、无支祁等等。

    虽然因为神战,古神们顾不上自己附庸的古猿部族,这首先是因为古神的信息管制政策防止了古猿部族接触新的力量,其次归因于,混血种得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大灾难面前根本没有能力来保护母族或向他们供应生存下去所需要的物资。既然这样,他们希望能避免关于这场大灾难的记忆。但原本在轩辕氏族古神庇护下,生活在面积巨大的炎黄之地的古猿部族因为以下几个因素在那一次地球两极变换中比较走运。首先从地理上来讲,后来的夏朝区域位于九州大陆内部远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而且它的冷暖适中的气候大部分继续下去。

    其次,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古猿部族因为最早开灵,表现出惊人的战争潜力而遭到忌惮,被封锁了技术流入,导致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还相对原始,当他们住在根本就是泥巴和稻草做成的房子或者帐蓬里的时候,早已经学了坚忍地适应无论从经济上来说还是从政治上来说都算是很严酷的环境。以上这些因素使很多古猿在地极变换灾难中生存下来,并适应随后而来的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所遇到的各种,尤其是食品短缺困难。困扰炎黄之地的最大的问题是降雨,两极变换之后的日子里,紧接着共工一族兴风作浪,对轩辕氏族开始复仇,古猿部族发现他们被洪水和狂怒的江河洗劫了。

    虽然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开始弑神,但同时还是发生持续不断的暴雨及洪水。在炎黄之地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的古猿被迫违背古神禁令,开始最终进化。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湿地被耕耘做农田,所以土地不再象海绵一样起吸水的作用了。而在其他地方,巨大的流动的水体,冲走除石质建筑外的所有东西,并把它们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泥浆中。天灾过后,只剩下了那些及早做准备,依靠位于山。据说少年时夙沙与炎帝一族的中间派神农相识,成为知交。双方都怀着为救天下苍生的理想,因此结为异姓兄弟。

    夙沙后半生,心性变化极大,夙沙不甘心做一个混血种,古神眼中的二等公民,他认为古猿们敬拜的英雄轩辕黄帝在他眼里不过是虚伪,他希望自己是绝世枭雄,敢思敢想,敢想敢做,敢做敢当,有着最纯粹的自我,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气度却有着无以伦比的气魄。双方渐行渐远,友情也出现了变化,友谊不再,夙沙氏就在寿光一带“煮海为盐”,寿光的富庶和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也使得此地成为群雄割据必争之地,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也成为此时期的重要特点,他利用弥河之饶、渔盐之利,借着寿光及周边环渤海地带丰富的盐业资源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野心越来越大,神农在炎帝部族执掌大权晚期,夙沙氏举兵叛乱,擅动杀伐,有臣箕文,谏而杀之,其挥兵南下,一时间烽火连天,席卷三十六城,神农无奈,率大军来战,战至九百回合后,斩其右手,逼迫他立誓此生永居寿光,不得造反。夙沙氏自断臂之后,性格更是暴虐,日日虐民为乐,其子民忍无可忍,约至八月十五日,同至朝中,除此残暴,免得反遭涂炭,其各各回家预备器械,至期举事。夙沙氏不知,那日他喝了民众进贡的醴酪,醉得不醒古猿事。百姓鼓噪杀入,放火烧宫。众民齐心,乱枪戳来,登时将不可一世的混血种杀死,将首级入都见现任炎帝神农,神农泪如雨下,感叹不已。炎黄之战后,盐矿资源同样被垄断,不过谁都不知道这里有一眼盐泉。传说有一天,一位猎人追逐一头白鹿到此,那白鹿竟然停足不前,在泉水渍地舔食不停,依恋不去,仿佛完全忘记有猎人追杀似的。猎人便捕杀了白鹿,甚觉白鹿舔泉很奇怪,便也去泉边捧饮泉水品尝,觉有咸味甚甘美。心中大喜,跑回村落招引同族人迁来泉边聚居。后来他们又伐木为柴煮煎泉水熬成晶盐,然后向四方去贸易交换粮食布帛,逐渐富强兴旺起来。我猜这又是雨师妾的手段,结交古神、笼络部族,来对抗天下至尊轩辕黄帝,可惜败给了岁月。

    而让轩辕黄帝加以笼络的原因,不是轩辕氏族不念旧恶,而是巫载国盛产的丹砂和盐,丹砂即硫化汞,水银之氧化物。现在既可作装饰性颜料和涂料,又可当药物。服可以镇心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懑、驱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等;外敷可治疥、瘘诸症,故古老的药物学称丹砂为药之上品。对于古神的神躯也是需要摄入的重金属元素,由此可见,原始先民视之为长生不死或起死回生的神仙之药,固不足为怪。因为雨师妾的臣服,也因为有盐和丹砂这两种宝物,巫载国民才能凭此交换粮食布帛,才能丰衣足食,娱乐升平,呈现出极乐世界的繁荣景象。

    古神统治大地,但对于和古猿打交道没兴趣,作为九州牧者的十巫从事着原始巫教活动,是实际上的上位者。他们不仅是原始部族中“上天入地”沟通人与神灵、自然三者关系的宗教教主,而且还是致力于采药治病的神医、引泉治盐的技师,所以他们乃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