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笄礼 (第2/2页)
的大笑出声,畅快地笑指着黄蓁说道:“真有那样的人嘛?领到咱家跟前来,让咱家跟他讨教一番?黄姑娘可是懂礼之人,不要自降身价去计较,可好?” 黄蓁展颜一笑说道:“都听大人的,日后真有那不长眼的?小女就扯起虎皮做大旗,不过大人您可不许贵人多忘事?回头便说不识得小女了?” 董宋臣笑道:“噢?不忘,不忘,咱家记性好的很,黄姑娘放心,说着又顿了下,才又小声问要是有什么消息?咱家怎样知会你方便?” 黄蓁眼珠一转,上前小声跟董宋臣说了几句,然后左右看了一眼说:“连张大人也不知道呢?” 董宋臣一愣如三伏天喝了冰水,往一侧走了几步,刻意的离张之初远些,赞许地说道:“本来还要提醒姑娘一句呢?没想到姑娘心性如此沉稳,放心,咱家知道了,云锦丝绸坊,找汤宝,咱家说的可能对上?” “大人好记性,黄蓁乖巧地点头说道。” 周围跟董宋臣来的那些小内侍,虽然是低眉敛气的在旁候着,可是能跟着出来的人,哪个不是眉眼伶俐的?耳朵都是竖起来听动静?何时见过董宋臣如此平易近人过? 那些阁老众臣在董宋臣面前,也无不恭谨有度?这个小姑娘倒是个有本事的?几句话就哄得董宋臣心花怒放,看来不是个简单的人? 董宋臣摆摆手说道:“咱家有张大人陪着,就不必你费心?这就告辞了,有机会去临安府,咱家请你尝尝鞑子做的炙羊rou,说着便带人往外走。 钦差依仗都停在门口,巷子两头堵了好些人,彼此打听着消息,议论着黄姑娘的生辰,当今官家居然也有赏赐,巷子里的人何时见过这样的阵仗? 黄蓁带着红姑等人送出来,张之初说道:“黄姑娘止步吧?本府亲自护送钦差大人上船。”
黄蓁曲身行礼说:“如此就有劳大人了,看着一行人离去,黄蓁才转身进了院子。” 待进了院子,黄蓁笑盈盈地说道:“姑姑今日送我的惊喜,我喜欢的紧?亏得姑姑为我筹谋?只是可惜了那些白花花的银子?” “您喜欢就好,敲竹杠得来的不花白不花?” 而此时门外跟炸了窝似的,这条街上的左右邻居,围住钱嫂子打听起来,问圣旨都说了什么?官家怎会记得黄姑娘的生辰?都赏了些什么?问题五花八门? 钱嫂子险些招架不住?幸亏红姑方才提点过,别的一概不知?只说是我们姑娘将今年的流水银子都捐给了朝廷?用来资助前方将士的衣食。 当今天子乃是圣明之君,自是看出我家姑娘一片忠心?这是我们姑娘的体面,不管赏了什么下来都感激涕零,说着又感谢了各位邻居的关心,才在众人热切地目光下关上了大门。 回身摸着脸上的汗对老钱说道:“当家的,你说咱们姑娘怎么不怯场呢?我这腿到现在还是软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老钱笑骂道:“瞧把你出息的,你跟姑娘如何能比?不然为什么姑娘是东家呢?而你是守着门的?钱嫂子也顾不上与老钱计较?只管坐下来说要缓缓。” 此时内院这些人也聚在一起,张夫人羡慕地说道:“黄姑娘及笄礼的风光程度,在我们大宋朝也算是拔得了头筹?能在生辰当日得官家亲自赏赐,足以夸耀终生。” 汤太太一笑说道:“各有前因莫羡人?听说鄂北和川蜀遭了劫难,黄姑娘将这几年挣得的银子,都捐给了朝廷,被朝廷竖为典范,听说民间好多行商的大户,被黄姑娘此举感动,也纷纷捐银子,粮食,布帛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当今官家乃是圣明之主,怎会不记得黄姑娘的义举呢?话语里维护黄蓁之意尤为明显。” 贾夫人点了身边的贾云惠说道:“说起来黄姑娘和我们惠儿同龄,我们这个还只会淘气呢?可是黄姑娘已经做出一番事业了,听外子来信说,临安府的书院的学子们,联名上书朝廷,还要为黄姑娘著书立传呢?” 张夫人听了贾夫人的话,顾不上计较汤太太话里的意思?急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著书立传?阁老门怎会同意这件事呢?为女子著书立传,那可是没有过的事?” 张敏在旁听母亲说的不像?便接过话头说道:“之前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这些都是朝廷要cao心的事情,要是真有那一日,我们上门来讨酒喝就是,母亲不必担心黄meimei会小气? 黄meimei素来大方想必不会赖了去?不过听说今日的席面,都是从桃花源酒楼预定的,难得的很,我们可要好好地喝上一杯,不动声色地便把话题转到席面上。” 说完递了眼色给汤清韵,不得不说,张敏这几年长进了不少? 汤清韵心领神会地跟着凑趣道:“还是曹大厨亲自掌勺,听说曹大厨如今已经退下来,只有一些交情老的才会亲自掌勺。因为听说是黄meimei的生辰。 说什么也要为黄meimei的酒宴尽些心意,我们可要尽兴而归,大快朵颐。” 众人也相机地凑趣起来,把方才的尴尬化了过去。 (此章完结) 阅读愉快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