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危机、巨蟒、庇护所 (第2/6页)
手,颤抖着差点说不出话来。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道: “周主任,我可算是见到您了,您可真是我们第三鞋厂的大恩人啊......”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褚厂长的表演时间。 说了很多非常激动的话,还说他找过吕千祥,想要当面感谢周济民。 可是吕千祥说了,周济民是在休假当中,不放面打扰。 实际情况是,老林急着想让周济民拿出关于航空发动机的成果,所以不想让褚厂长去打扰周济民。 毕竟相比超级电脑项目,航空发动机这种立马见效的发明创造,才是内地当前急需的东西。 而褚厂长原本是打算自己去打听周济民的住处,然后亲自登门感谢的。 吕千祥自然是看出来了,所以隐晦地提点了几句,这才打消了褚厂长的念头。 除了解释这个情况,褚厂长还说了很多关于第三鞋厂的发展情况。 周济民都还没问呢,对方就自报家门了,倒也省得他多嘴问了。 他来第三鞋厂,自然就是想要了解第三鞋厂的情况。 在内地,荧光儿童鞋,目前就只有京城第三鞋厂被授权了,其他厂可没有被授权。 可即便如此,短短半年内,第三鞋厂也是以横扫千军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内地和小岛市场。 当初,周济民把技术卖给金斯利这家伙的时候,可不包括内地和小岛。 所以这两个地方依然是由第三鞋厂霸占着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这也是周济民今天来第三鞋厂的原因。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通过褚厂长的叙述,周济民现在也知道了第三鞋厂有多么恐怖了。 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的时候,周济民带着五万双儿童鞋奔赴南方的小岛,寻找机会。 一九六四年一月份,第三鞋厂又接到了十几万的单子。 这个情况下,褚厂长不得不紧急向上面领导申请扩增鞋厂。 领导们也是知道这种情况,十分紧急。 因此火速审批通过了申请,并且派出工作人员帮忙协调,街道办等单位帮忙协同。 短短一个月内,直接从一百五十多号人,变成了一个五百多号工人的大工厂。 原本以为过完春节之后,这个情况可能会有所回落。 谁知道,压根就不是这样的,而是订单增多。 周济民在一九六四年一月底回内地之后,有关儿童鞋的销售工作就移交给了大华公司的人。 大华公司本来也不认为一双儿童鞋能卖得有多好。 毕竟当时,周济民在短时间内就卖出去好几万双了,还卖那么贵,市场也差不多饱和了。 可是,出乎大华公司的意料之外。 零售的单子确实卖不动了,或者说平缓增速,没之前那么恐怖了。 然而批发的单子,却大量地从外面砸了过来。 这些单子,大部分都是以迈克尔为首的外商。 虽说金斯利已经拿到了技术授权,然而市场是大家的,又没有禁止? 因此,迈克尔等外商从大华公司这边拿货,进货价不是之前的二十二元,而是十五元。 前文已经说过了,生产一双儿童鞋的成本,撑死也不会超过五块钱。 十五块钱的批发价,大华公司都赚麻了。 金斯利的工厂需要时间建起来,而这个空档期,迈克尔等外商已经开始攻城拔寨了。 甚至去那些金斯利还没有去过的市场,凭借着新奇、价格等优势,拿下了众多的市场。 尽管金斯利气得直跳脚,却拿迈克尔这些外商没办法。 毕竟金斯利无法制止迈克尔他们去小岛那边进货。 于是,第三鞋厂几乎是爆炸式地扩增,因为订单太多了,跟雨点般打过来。 干旱了那么久的第三鞋厂,好不容易遇着这么大的雨,说什么也要接住啊。 于是,春节过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从五百多号人,一路狂奔到了现在的三千多号人。 并且目前还在增长当中,因为每星期都能接到上百万的单子。 上百万的单子啊,多么恐怖的量啊,褚厂长不疯狂招人,哪那行呢? 第三鞋厂出来的货,大部分都是直接卖给大华公司这边,出货价是八块钱。 换句话说,大华公司能拿到七块钱的营收,利润也在五六块钱以上。 而第三鞋厂的部分产量,则是卖给供销社,价格就低很多了,基本上是没有赚的。 可是没关系呀,卖给供销社这边的量,基本上都把工人工资、原材料等支出给磨平了呀。 换句话说,卖给大华公司那边的货,基本上都是赚的。 一双鞋就可以赚将近六块钱,每周大概百万双,赚的利润有多少,可想而知了。 每周能赚六百万,一个月就是两千四百多万。 如此赚钱的工厂,在京城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啊。 这么说吧,由于第三鞋厂的异军突起,京城的流氓、小偷桉件都少了很多呢。 因为大部分闲散的社会青年,都被街道办招募,进了第三鞋厂当工人了呢。 只要有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