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危机、巨蟒、庇护所 (第3/6页)
,那么社会就稳定多了。 听完褚厂长的叙述,周济民总算明白了金斯利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要找他重新签合同了。 没办法,在内地和小岛之外的市场,不是金斯利凭借着技术独霸市场,而是跟迈克尔等外商一起瓜分。 为什么? 迈克尔他们这些人都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只需要从小岛这边以十五块的价格进货,就可以跟金斯利进行抗衡。 后者如何会答应呢?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花了不少代价,拿了不少设备、资金才从周济民这边拿到技术授权的。 现在如今,出现这样的情况,金斯利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呢? 从南方的来信,就是来自金斯利的控诉信件,称华老板不讲武德! “褚厂长,你们做得真不错,继续保持下去!” 周济民赞了一句,然后询问起第三鞋厂的未来规划。 这可把褚厂长给问懵了,现在的第三鞋厂还要怎么规划? 跟着订单走就对了呀,大华公司那边源源不断的订单,哪还用规划什么? 回过神来,褚厂长突然醒悟过来,对啊,第三鞋厂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周主任,您直接说,我们第三鞋厂全体上下,都会按照您的规划来执行!” 听到对方理所应当的回答,周济民顿时哭笑不得,同时也很是失望,旋即又觉得这回答是在情理之中。 这个年代的工厂,大部分都是按计划走,少有跟着市场闻风而动的。 第三鞋厂这样的情况,已经算是很畸形发展的了。 只是因为可以带来大量的外汇,这才让第三鞋厂有如此迅勐的发展而已。 可以说,第三鞋厂是复制了几年前轧钢厂的发展速度呢。 “褚厂长,那我来说一说我的一点浅见啊。” “周主任您等一下,我拿笔记一下。” 瞅着对方煞有介事的样子,周济民更加无语了。 他制止了,可对方却表示这不行,必须得记下来。 同时,褚厂长还让秘书喊来了几个干部,就是要认真听取意见。 因为周济民实在太厉害了,红星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第三鞋厂目前的情况,大部分功劳都是周济民的。 眼前十几人,全都拿着纸和笔,跟小学生一样端坐着,认真听课做笔记的样子,实在是让周济民很是无语。 “我们不可否认,第三鞋厂目前的情况是飞龙在天,形势一片大好......” 一开始,周济民便称赞肯定了褚厂长他们这些人的功劳。 尽管荧光儿童鞋是他发明的,可也不能因此否定了褚厂长这些人的功劳啊。 旋即,他话锋一转,道出了眼下第三鞋厂遇到的危机。 荧光儿童鞋的技术已经卖给了金斯利,这一点,褚厂长他们都是非常清楚的。 只是,他们不如大华公司了解外面的情形。 周济民把迈克尔一方和金斯利一方的情况简述了一下,并且说明了后者目前要投诉的地方。 作为放出签合同的人,周济民这个华老板肯定要稳住金斯利的。 因此,后续第三鞋厂卖给迈克尔他们的订单可能会没有了,又或者是给予金斯利其他的补偿。 毕竟,做人还是要有契约精神好一点。 当然,以上的解决方案,只是最坏的打算。 他自己是还有其他解决办法的,能不能行得通,还要跟金斯利洽谈过后才行。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第三鞋厂的危机问题。 整个第三鞋厂总共三千多号工人,如果没有了大华公司那边的订单,这些工人恐怕大部分都要被辞退。 可,辞退这个决定,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不辞退的话,第三鞋厂又无力养着这些工人。 如此一来,那就只有咬牙坚持,想办法拿到订单,维持第三鞋厂的运营。 褚厂长他们这些管理层听到这里,神色焦急起来。 身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然而,他们并没有决定权。 所以只能干着急。 “大家也不用着急,我这次过来呢,就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一共两点,只要大家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接下来,度过这个难关,甚至还有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呢。” 第一点,就是继续做鞋子,但不再局限于儿童鞋,而是运动鞋、老人鞋等等。 第二点,做衣服。 衣服这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不管国内外,那都是少不了的呀。 关于做衣服这一块,周济民的想法是走两条路,中高端的路线。 以前我们做丝绸,都能赚取外国人大量的白银,不可能现在赚不了。 不做低端,那是因为不好做,而且利润太低,上面的领导肯定不会支持。 现如今是一九六四年,内地还在寻求突破,不让那些人封锁内地的经济发展。 毕竟,现在只有我们去购买人家外国的飞机、生产线设备等昂贵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技术附加值很高的玩意儿,换句话说,贸易逆差很大,我们一直在赔钱。 大部分赚来的外汇都用来购买技术了,并且买的还是落后技术和设备,这怎么能行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