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_第一二八节 大宋皇帝的价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八节 大宋皇帝的价值 (第1/2页)

    第130章大宋皇帝的价值

    很快,梁莘拿上章的谢恩疏,再次入宫。

    宫内,赵佶正对着一块大约一尺五寸长的,带有石皮的洮砚原石发呆。

    梁莘估计赵佶是研究如何分割,就属于设计这个层面了。

    梁莘上前:“乙哥儿,章的谢恩疏。”

    赵佶没搭理,这东西就是一个态度,写成什么样无所谓。

    梁莘站在赵佶侧面,又说道:“论才华,乙哥儿你天下无双,但天下人却没机会欣赏到。”

    听到这话,赵佶立即转过头来。

    梁莘接着说:“章这老头看到你雕刻的洮砚之后,也是心服口服,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不如召集些人,我在家中北院安排一次小小的交流,每人选一块石料,而后雕刻之后放在汴京城,价高者得。”

    “等买家付了钱,才知道那一块是你雕刻的,好与不好,相信汴京城这百万人的眼光应该不会差。”

    “还记得数月前,你写过一份诏书的稿子。你关心穷苦人,这一点要让汴京的百万百姓知道,洮砚卖出的钱,用于这次作善事。”

    赵佶听完后问:“那么,同台之人,可不能差。”

    梁莘:“苏轼、黄庭坚、张公麟、章、范纯礼……”梁莘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人的名字,每一个都是当世大家。

    论文采,诗、书、画、印都是有超凡水准的。

    “乙哥儿,没有和这些顶尖的,盛名在世的人交流过,难道不是种遗憾。”

    赵佶脸上流露出一份非同寻常的自信。

    梁莘继续鼓动:“章告诉我,从制坯开始,就要靠眼光与境界了,尤其是对有石纹与膘皮的洮砚石而言,七分构图、三分雕琢。”

    “那,办。”赵佶也想和这些当世名人比一比,赵佶指着架子:“这块,这块,还有这块……”赵佶挑了五块:“其余的运走。”

    章到他心里去了,一方好的砚台,雕琢在其次,构思才见境界。

    梁莘欠身一礼,退离赵佶书房。

    这事办起来。

    依赵佶的分析再加上李清照的推测,真正顶尖的洮砚石不在大宋境内,应该在蕃人控制的区域,就是洮河以南。

    多一项产业,从汴京往西的路,可以有名义好好修。

    让蕃地有钱可挣,再加上大量的赠送书籍,慢慢的他们会融入大宋的。

    梁莘回到东跨院,还没进院呢,就听到屋内吵起来了。

    就赵佶失手有点小失误那块,如果重新构思,将其升华。章与苏轼吵起来了,不仅吵,还相互揪衣领子。

    拿洮砚来说。

    象梁师成也算是文人,但他最多就是寻找一流的制砚师。

    到了苏轼这种境界,更喜欢自己动手。

    寻常的制砚师再也就是雕琢经验足,正如章所说,七分构思、三分雕琢。

    梁莘进来了。

    这两个老头吵的谁也劝不住。

    梁莘说道:“官家只留下了五块,都不算大的石料,其余的我已经安排人运出来,准备办一场交流,说是比试也行。不擅长的雕刻的,宫里有雕刻的工匠,工部也有,民间也有。比一比?”

    苏轼转过头:“石料在何处?”

    “正在从宫内运出来,等会就摆在北院几间空屋内。”

    苏轼一甩衣袖就往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