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秦之基 (第2/4页)
监察和律法的约束,不过具体想法我们可能有些细微差别。” “君上,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换位思考罢了。” “乱世当用重典,如今正值乱世,因此我对如今的秦法没什么意见。” “然而此时的秦法是为乱世制定的,如果等到四海归一,天下一统时恐怕就不适用。” “制度应该与时俱进,绝不可墨守成规,这也是我秦国能够崛起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重要原因。” “比如如果没有经过商鞅变法,如今的秦国将会是什么样?” “别说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了,恐怕存不存都不一定吧?” “王兄和相国以为如何?” 嬴政和吕不韦正认真倾听成峤的意见,面上浮现沉思之色,听见成峤的询问,不约而同的点头表示赞同。 无论是嬴政还是吕不韦都是很实用的人,才不管其他,只要利大于弊,绝对不会抱着古制不放手。 “如今的秦法是个什么情况,你们比我清楚多了。” “转变身份,以中下层的角度去思考,处罚力度未免有些过大。” “其实如果不统一,光秦国还没有什么,毕竟这么些年秦国百姓基本习惯了,就算有不满,也不会大。” “但六国百姓可没有习惯,秦法的约束范围极大,处罚力度,六国百姓短时间根本无法适应,这必然会产生不满。” “王兄,相国,绝不要小看任何一点不满,不满都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等到积蓄到极限,爆发出来的怒火将会无人可熄!” “别说冲天怒火了,就是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我很赞同儒家荀子在《王制》中的那句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王兄,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统一天之时是秦国最辉煌的时候,但何尝又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呢?” “没有统一前,敌人都是在明处的,统一后他们就处于暗中,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千里之堤毁于蚁xue。” “在我看来,外部的敌人打不垮秦国,只有我们自己能够打垮自己。” “想要秦国统一后国祚稳定,传承千秋万代,那么就要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只要稳住百姓,居心叵测的人再多又能如何?” “统一的秦国就像大椿树,百姓就是根系,枝丫有问题修剪更换就是,汲取营养的根系是万万不能腐烂。” “一旦腐烂,到时候发出类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的人恐怕数不胜数,如此一来大椿也只有轰然倒塌的结局。” “王兄,此皆臣弟肺腑之言,还请王兄明察信重!” 成峤说完起身朝着嬴政深深躬身一礼,久久不起身,而且还用上了从未用过的臣弟之称,其中的严肃郑重让嬴政为之色变,印象深刻之极! 嬴政连忙起身离岸,下了台阶,亲自扶起后握紧成峤的双手,看着成峤的双眼,满面严肃认真,郑重其事道:“王弟的话,王兄谨记在心,必定多加琢磨领悟。” 吕不韦正凝神思考成峤的话,尽管有少部分话他不认同,但总体上还是觉得颇有道理的,看见嬴政的动静,起身一礼。 “君上为秦国尽心竭力,老夫钦佩!” “哈,我不过是纸张谈兵罢了,相国才是做实事的人,更值得钦佩。”成峤谦虚一笑道。 “君上此言差矣,治国方针才是一切的根本,其他都是其衍生罢了。” 吕不韦心中受用,反手谦虚一番,顺便也抬了成峤一手。 “王弟和相国都值得钦佩。” 嬴政见状,干脆下了定论。 “王兄最值得钦佩。”成峤和吕不韦异口同声道。 “哈哈哈……” 殿中安静了一瞬,三人对视一眼,纷纷大笑起来。 爽朗洪亮的笑声传到殿外让正在值守的宦官和侍卫们面面相觑,很快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无声的笑了起来。 好几个呼吸后,笑声才平息下来,三人重新落座。 “咳咳,扯远了,还是继续说回学宫之事吧。” “我打算筹建三级学宫,县级学宫,郡级学宫,国都级学宫,考虑到现实因素,每一处郡县都暂且只建一座,等到学宫之事步上正轨,再根据各地的现实情况增加。” 毕竟人口稀少的县和人口稠密的县,学宫数量总不能一样。 “钱财倒是足够,郡县的学宫并不一定要要建造新的,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来做决定,比如官府手中握有合适的宅院可以改造一番,这样能够省下很多人力物力。” “春耕在即,不宜为了学宫之时耽搁农事,影响今年收成。” 嬴政和吕不韦闻言皆点头,表示赞同。 这样的做法的确合适,否则每一县,每一郡都要修建学宫,那着实是个大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会非常巨大,对农事影响也不会小。 “最重要的是现实情况是就算修建成三级学宫,也没有那么多老师可用。” 毕竟这个时代识字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懂得相关为官知识的人了,比如律法的知识,那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私家珍藏的家学。 “诸子百家送来的老师虽然不少,但我秦国以法治国,律法乃重中之重,但相关的律法老师却少之又少,需要从秦国官吏中抽调。” “这点还要吕相多费心,抽调出的官吏全部增加俸禄,等到学宫步入正轨,不管是愿意留下来的,还是不愿意留下的都要酌情加俸或者升官。” “老夫明白。”吕不韦微微颔首道。 “除了法家老师,还有其他类别的相关老师,光秦国可能凑不齐足够的老师,可以发布招贤令,不分国别,只要有真材实料皆可以入学宫。” “甚至不需要识字,只需要有一技之长,比如木匠,石匠,学子能够从他们手中学到工程营建上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进入相关官衙有好处。” “当然不识字的待遇肯定要跟识字的有所区分,就算是老师与老师之间也有等级区分,待遇区分。” 比如让法家大成者韩非去教书,韩非的待遇怎么可能与懂点律法的小吏一样,那不是扯犊子,那不是侮辱人吗? “老师的职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