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21) (第2/5页)
其危而利其菑①,乐②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③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①菑(zāi):同“灾”。 ②乐:以……为乐。 ③沧浪:这四句是楚歌,沧浪指汉水上游。 ④缨:帽子左右的丝带,用于系结颚下以防脱落。 离娄上·第九章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②;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③也。苟为不畜④,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⑤。』此之谓也。」 ①圹(kuànɡ):旷野。 ②爵:同“雀”。鹯(zhān):亦称“晨风”,一种似鹞的猛禽。 ③三年之艾:治病用的艾草,干的时间越长越好用。意味如果平时不准备,则难以立刻得到。 ④畜:同“蓄”,储备。 ⑤载:则。胥:相与。及:全、都。 离娄上·第十章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③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④,哀哉!」 ①暴:残害,迫害。 ②非:以为不是。 ③旷:此作动词用,意为空出。 ④由:遵循,行走。 离娄上·第十一章 孟子曰:「道在迩①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①迩(ěr):近。 第十三章 ①辟:躲避。 ②盍:何不。 ③来:句末助词。 离娄上·第十二章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上·第十三章 孟子曰:「伯夷辟①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②归乎来③!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离娄上·第十四章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①,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rou,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②,连诸侯③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④者次之。」 ①求: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他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才生。季氏:指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季孙氏。宰:大夫的家臣。 ②上刑:重刑。 ③连诸侯:朱熹《集注》云:“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 ④辟草莱、任土地:朱熹《集注》云:“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李悝尽地力、商鞅开阡陌之类也。”辟草莱、任土地,是指开垦土地,分土授民。孟子认为这些主张虽然意在发展生产,但并不是为百姓着想,而是为统治者私利,所以反对。 离娄上·第十五章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②。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③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④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⑤哉!」 ①存:观察。 ②眸子:眼睛。 ③瞭(liǎo):明亮。 ④眊(mào):暗昧不明。 ⑤廋(sōu):隐匿,躲藏。 离娄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离娄上·第十七章 淳于髡①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②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①淳于髡:名髡,齐国人。 ②权:变通。 离娄上·第十八章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①;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②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③,离则不祥莫大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