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情深_三十六 缺吃少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六 缺吃少住 (第2/4页)

家人常常苦中求乐。过春节最热闹。写大红对联,大侄子当仁不让,写得可来劲,总是意犹未尽。二侄子对买的一小挂鞭炮爱不释手。嫂子征求母亲意见:“娘,这块猪rou分成几块?”母亲说:“一半做馅,起五更包的饺子要管吃饱,还得剩点,吉庆有余呀。剩下一半分成两块,一块炖rou,另一块再分开,一块做酱rou,一块留着炒rou丝。这叫样样齐全。”其实那块rou只有三斤,说得那么热闹,像买了一头猪一样。“娘,你是说绕口令吧,一半又一半的。”我打趣道。母亲说;“穷找乐哈呗”

    五更起床第一件事是给母亲拜年。母亲端坐在椅子上,以哥哥为首必恭必敬给母亲磕头跪拜,依次是嫂子、jiejie、我。我们用这种传统方式也是最至诚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感谢她的养育之恩。之后是侄子侄女们磕头,母亲从贴身口袋拿出压岁钱分发给孩子们,钱虽然不多,那是母亲纺线织布卖钱一分分攒下的。看着我们高兴地接过压岁钱,母亲非常欣慰。她常说:“人为自己活着没意义,要为后人谋利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是她一辈子的信条。

    中秋节买一斤月饼,烙几张糖饼,糖饼上做出各样的花,花是用小碗底和梳子按出来的五连环、莲花等等。买几个瓜果梨枣。晚上月亮挂在天上,月光撒在院子里,我们摆好小饭桌,摆上月饼糖饼水果,祭拜月亮神。母亲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还让我们仔细看看月亮上有个玉兔。然后把小桌上的东西分给大家。嫂子给我一个月饼,而侄子侄女们只分给半个或四分之一。母亲说:“嫂子偏爱你,你应该承情。”

    端午节母亲买二斤江米、半斤红枣,张罗着包粽子,她包的粽子好看更好吃。嫂子采来艾草枝条挂在门上,用艾草叶、碎布头给孩子们缝制小香包,挂在孩子们胸前的扣子上,传说能辟邪。

    母亲过生日我们晚辈要给磕头,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面条。其它人过生日只做一碗面条,只给寿星吃。寿星高兴地接受大家的祝福,感受被大家重视的欣喜,感受被亲情包围的幸福。母亲常说:“穷挡不住咱快乐,钱少照样过年过节,不能让孩子们没年没节地生活。”尽管日子紧巴,生活困难,大人们尽量营造节日气氛,给孩子增添生活乐趣,

    那时候大米、白面价格贵,玉米面便宜,高粱面更便宜,图便宜我们大多吃高粱面。五姐在纱厂上班要带饭,每天嫂子把饭盒装好让她带着。有一天上夜班吃饭时jiejie打开饭盒,发现不是往日的玉米面窝头,而是高粱面的,她觉得奇怪,四处寻找。心想:“哪个嘴馋的工友给换了?”她满心狐疑回家告诉嫂子。嫂子笑着揭开这个疑团。长期以来嫂子做两种面的窝头,给jiejie带的是玉米面的,我们在家吃的是高粱面的,那天是玉米面吃完了只好给她带高粱面的。jiejie听了嫂子的良苦用心,感动得好一会说不出话来。嫂子的口头禅是:“尽让吃不了,争夺不够吃。”她的话我们都当成座右铭了。

    随着孩子们年龄长大,家庭生活有了改善:大侄子初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大侄女考上初中没上,也参加了工作。我在母亲多年谆谆教导下殷切期盼中考上大学。我上学得益于jiejie哥哥嫂子的帮助和厚爱。

    三十八收养遗孤

    姥姥养育自己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后,先后又收养六个孤儿。她小叔子夫妇去世后撇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留下一间土坯房,家徒四壁。四个孩子无依无靠,没吃没穿,整日以泪洗面。姥姥家穷,可是她可怜四个孤儿,毅然把他们接到家中。她家有三亩旱地,几分水浇地。她带领着四个孩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勉强糊口。孩子们渐渐长大,姥姥把几分水浇地种上蔬菜,由大孩子挑着去卖,换个零花钱。姥姥省吃俭用攒钱,给两个侄子娶了媳妇。打发侄女出嫁。

    这期间姥姥的小姑子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一双儿女。起初由他们婶娘收养,婶娘虐待他们,经常不给饭吃,稍不随意,就把他们撵出家门。姥姥看到他们受罪,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来。两个孩子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女孩头上长满虱子。姥姥给她洗头,用篦子刮头发,虱子沉在洗脸盆底,黑黑一层。那么多虱子咬她,她怎么忍受的呀!姥姥将外甥女楼在怀里。止不住老泪横流。姥姥苦苦把他们拉扯大,帮他们参加工作,各自成家。

    母亲为失去双亲的堂弟、堂妹、表弟、表妹付出很多,他们婚嫁时事无巨细,都由母亲cao劳。他们的衣服鞋袜都是她一手缝制。他们有些棘手的事情,都靠母亲出面处理。母亲时常接济姥姥,以维持他们的生活。说是姥姥收养侄男外女,实际是母亲在支撑cao劳。

    三十九再回娘家

    姥姥养大的六个孤儿成家另过,家里只剩她一人,孤苦伶仃。为了照顾年已古稀的老娘,母亲搬到姥姥家住。姥姥的侄子时常给挑水或者帮忙干点重活。哥哥经常去看望,买些食品水果。有时邻居来串门聊天闲谈,日子单调地过着。

    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几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最高领导人决策错误,人民陷入饥荒中。居民粮食定量减半,食油每月一两,蔬菜买不到。人们饿得吃树皮、树叶,吃观音土。常听说谁家弟兄俩为抢一个窝头打架。谁家两口子为争吃一碗米粥反目。谁家把粮食锁在柜子里,锁上加锁,每人拿一把钥匙,有一方不到场就打不开锁,就取不出粮食。大家都没吃的,很多人混身浮肿。有的人饿得头昏眼花,说话的劲儿都没了,饿死的也不鲜见。

    母亲的户口粮本和哥嫂在一起。每月哥哥给母亲送粮食。他总是多送几斤粮、几两油。母亲不让这样做。她知道这粮食就是命呀!

    姥姥农村的亲戚有时给送些菜,那是他们在自己院里种的,有时送点小鱼小虾,那是他们半夜偷偷在河里摸的。母亲不舍得吃,拿点送回去,她时时惦记儿子孙子和她贤惠的儿媳。她说:“孙子孙女都在长身体,老是饿着肚子,饿出个好歹咋办?”后来母亲跟哥哥说:“我老了,不用多吃,每月十五斤定量,给我送十斤就行了。”哥嫂商量,多五斤粮食可以使孩子们少挨几天饿。母亲有病,每月给送十斤白面,攒几个月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