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渔船 (第1/2页)
早晨五点,天还黑着,半岛鼻尖的小镇码头,灯火陆续亮了起来,远望有若星星渔火。 在坑凹不平的路边,早有人摆出了海鲜摊,大声的吆喝着:“新鲜的渔获,刚刚到岸的鲳鱼,还有花鱼、鲅鱼了。” 再往里走一点,还能看到100瓦的黄灯下,整船整车的交易,一旦商量好价钱,就有三轮车、拖拉机、皮卡和卡车不分鱼种和大小的将渔获拉走。 一船鱼往往能得到两百多块的收入,然后再由三四个人平分。如果船是自己的,接下来三天还能有这么高的收入,如若是合买的,就只能被迫休息,等自己的那轮了。 在年景好的时候,独立拥有渔船的渔民,一年能赚到2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2000名国家中层干部的收入。即使在黑市,也能换出3万美元,等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收入。 这是中国渔民的黄金时代,但它属于富裕渔民,而且时间短暂的让很多人没来得及体会,就结束了。 没有崛到第一桶金的渔民,也许一辈子都失去了得到黄金的机会。 “呜——” 长长的汽笛声,意味着又有新船入港。 收鱼的老铁跳车顶,仔细的看了一眼,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一艘全新的大船。就体积来看,少说是两三百吨的近海渔船,与几十吨重的沿岸渔船,有本质的区别。 一个刚刚卸下渔获的马脸汉子,点过滤嘴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道:“不知谁家又发财了,这么大的船,能去南朝鲜捞鱼了。” “跑那么远做什么,家门口打渔,又省油又快,我来回一趟。它还在路呢。”和他一艘船的渔民戴着头套,斜斜的靠在船帮。 马脸汉子吐了口眼圈,道:“咱们这船。塞满了就是15吨。人家的船,能打100多吨,路四天,打渔三天。一共七天。咱们路一天,打渔两天,一共三天,只有人家的二成。” 带头罩的渔民“呸”了一声,道:“你倒想买大船了。你买得起吗?” 等我再攒几年钱,就卖了旧船,和人合伙买大船。 “到时候,近海的鱼都打完了,你也只能去南朝鲜了。”戴头套的渔民酸味十足。他们都是十几个人合伙买船的,钱多的自然赚的更多。 同样瞅着大船说风凉话的渔民并不少,大家都知道大船的好处,但那价格。对普通渔民来说。哪怕一个村子集合起来,也不一定能买得起。 老铁笑笑,从车顶跳下来,甩开长腿,直奔那大船而去。远海的鱼更大更好,自然卖价更高。收鱼的贩子都喜欢买大船的。 然而,到了跟前。老铁才见到,这船的甲板竟然没有鱼。倒是一群人围着水线方边看边读的:“招船老大一名,月薪100元。船工7名,月薪40元。地面勤务一名,月薪30块……” “真不少。不过,怎么有人招船老大?”老铁脑袋里转了一下,又不甘心的向面喊:“兄弟,有鱼没有?” 后甲板的阴影处,一个壮硕的男人走了出来,黑乎乎的看不清面容,沉沉的说:“新船,没出海。” 老铁这才注意到,船的侧壁干干净净的,一点颜色都没有。 鱼贩子们“喔”的一声散开了,倒是渔民们听说了消息,三五成群的跑过来看。 船的汉子也不含糊,一会的功夫就收了4个人。 老铁心里一动,扒着船沿跳去,递了一支烟,笑道:“兄弟,你是哪里来的?” “济南动力机厂下属的船运公司。”壮硕的男人递一只名片。 老铁傻了一下,问:“国企?” 男人“嗯”了一声。 船四个渔民顿时高兴了,乐道:“那我们是被招工了?” “想什么呢,你们现在就是临时工,干的好了,再说招工的事。”老五的脸色漆黑漆黑的,心想:我还是农村户口呢。 渔民们有点失望,但转瞬还是兴高采烈起来,问:“是不是每个月保证有40块?” 渔民就是海的农民,照样受限于农业户口,虽然鱼讯期间收入不错,可一年平均下来,仍然比不工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苦更不必说。 若是没有船的渔民,一个月下来,平均连20块钱都困难,只有入股买了船,才能稍微好一点,但大部分的收入,还要用来填以前的窟窿。 老五谨记苏城的话,拍拍雄壮的胸肌,道:“每个月40块没问题,但我们每个月都有活。另外,做的好有奖金,具体多少,看你们做的。” “我们不怕干活。”几个渔民都点头。 老铁这么犹豫了一下,问:“兄弟,你们这个船运公司,也打渔?” “当然。”老五递出一根烟,道:“再过几天,我们还有大船过来,以后组成船队去打渔。” “那你们的鱼卖吗?” “当然卖。” 老铁高兴的看看下面,见其他收鱼的人都不在,连忙道:“咱们镇的鱼贩,数我最大,你叫我老铁就行,你们的鱼,我可以整船包……” “好,下一船就给你。”老五说完,又对其他四个渔民道:“你们有没有认识的船老大,要能把舵能认路,懂打渔的。每月100,还能抽成。” 最后一句,让众渔民兴致盎然,马问:“怎么抽?” “卖价的2%给船老大。” 四人倒吸一口凉气,二话不说,就往外面跑。 谁没有个相熟的船老大啊,这可是卖好的时候。 老铁佩服的看着老五,说:“兄弟有本事?” 老五笑道:“怎么了?” “咱们镇子,说的话的,就是船老大,你一个外乡人,能掌住船老大,也就立住脚了。” 老五于是只笑,不说话。 渔业公司,很快就顺利开了起来。 当第一艘船用了6天时间。带着100多吨的鲅鱼、明虾到岸的时候,小镇都轰动了。这时候,再傻的人也知道大船的赚钱。在此带动下。自然有人想办法去购买大船。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小镇处。 老五趁机做起了船舶租赁的生意,新到的船舶,一半用于自营。一半用于租赁。 0年代,谁家若是能养一条大船,年赚20万很轻松。但是,若靠渔民自己攒钱,10年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