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影迷和签名 (第4/5页)
水平,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不过在87作曲这一届,徐玉红的水平只能说是中等,后面再上台的学生里面,作品都各有特色,而且水平很高。 有个别学生的作品水平,已经比得上研究生的毕业作品了。 比如班里面的第三号风云人物李涛。 李涛平时的课业水平只能说一般,但是他有个特点,那就是写得快,人家写一首曲子的时间,他能写好几首。 数量上去之后,竟然也偶尔能够出一些优秀作品,而这就够了,反正不好的作品也可以不给别人听,就算给别人听,别人也未必会记得,他们只会记得你的代表作。 就拿毕业作品来说,徐玉红他们花时间费精力就弄了一首出来,李涛倒好,直接写了三首半,然后从中挑出了一首最满意的。 今天他们比的可不是平均质量,只要他挑出的这一首质量比别人高就行了。 作曲就是如此,就算你写了九十九首烂曲子,只要写一首好曲子,就足够了。 而且李涛的心态也很轻松,因为他已经被保研了,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跟吴祖强读研。 吴祖强本来想在周彦跟贾国屏中挑一个的,不过可惜周彦跟贾国屏都没把读研放进个人规划当中,所以吴祖强就选了李涛。 上午的八首作品演奏完之后,已经是十一点半了,主持人宣布上午的演出结束,让大家下午一点钟再来。 原本他们都以为,下午的观众肯定会少很多,但是没想到的是,下午的观众并没有比上午少多少,座位还是不够坐,有人只能站着。 主要是因为,周彦排在最后面。 让周彦排在最后面,跟水平无关,主要因为他属于88级,当然要等到87级的学生演出结束,才轮到他。 下午的演出要比上午快一点,不仅仅是人数少点,每个人的作品也也要短一点。 过了接近两个小时,终于轮到周彦。
乐手们先上台的,台下的观众还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后面周彦跟指挥俞锋一起上台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今天到现在掌声最热烈的一次。 而这热烈的掌声,自然是送给周彦跟俞锋这两位风云师兄。 虽然是音乐会,但毕竟不是多严肃的场合,作曲的那些师弟师妹们不仅仅鼓掌,还嗷嗷叫,要不是施万春跟吴祖强他们这些老师在,这些人都敢吹口哨。 台下的左立跟尚文雅也坐直了身体,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是让他们等到周彦了。 虽然前面的演出很精彩,但是这种形式的音乐,他们作为外行人听多了是很疲惫的。 像是《龙舟》那种欢快的音乐倒还好,就怕有些学生的作品实验性强,一般央音里面非作曲系的学生都听不懂,更别说他们不学音乐的,一些曲子他们只会觉得嘈杂,甚至是刺耳。 “周彦在学校果然很受欢迎。”尚文雅笑道。 左立点点头,周彦上台之后,现场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 台上周彦跟俞锋相互点点头,然后各自就位。 俞锋自然是站在指挥位置上,而周彦则站在指挥位置的旁边,拿着一支竹笛,面对观众而立。 看到周彦吹笛子,尚文雅又是眼睛一亮,作为周彦的影迷,她跟左立对周彦的竹笛演奏当然印象很深。 能够在现实中听到周彦演奏竹笛,实在是太好了。 吴祖强也是聚精会神地盯着台上,他年纪不小了,今天也是熬得很辛苦,不过台上的阵容让他非常期待。 去年他去听了周彦的学期作品《故宫的记忆》,当时他就跟周彦说,希望能够在大音乐厅听到周彦他们演奏《故宫的记忆》。 但是来的时候,他听施万春说,周彦今年演出的是新作品,而且是一首竹笛协奏曲。 虽然吴祖强很喜欢《故宫的记忆》,不过知道周彦又有新作,当然也很开心,并且他也理解周彦为什么要演奏新作品,毕竟是一首竹笛协奏曲,能够体现周彦的竹笛水平。 很快,当悠扬的笛声响起之后,吴祖强挑了挑眉毛,周彦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对周彦的演出,吴祖强已经不着重看他的作曲技术了,只要周彦能够作出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他就满意了。 到周彦这样的水平,再去抓他的基本功,那就本末倒置了,周彦确实把古典的跟大众的东西结合的非常好,在保证曲谱水平的情况下,能够吸引到普通听众。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能力,有些人写的曲子技术性很强,但是普通人不爱听,专业人士也是见仁见智,也有些人写的曲子或许能够引起一部分普通听众的共鸣,但是丝毫没有技术可言,这种曲子只能抓一时之耳,听众们听多了就会觉得腻。 周彦的曲子,把两点结合的很好,不仅仅值得专业人士学习,也能在普通听众中流传开。 有了这种能力,就注定能够吃音乐这碗饭。 周彦的师兄谭盾也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且在吴祖强看来,单说对流行性的拿捏,周彦要比谭盾还强一些。 作为最后一首演奏的作品,这首《夜莺》算是偏短的,总共只有七分钟。 很多人听完之后,甚至感觉太短了,意犹未尽,关键是这首曲子的最后是戛然而止,不给听众一点心理准备,让人感觉空落落的。 好多人愣了一下,以为演奏还会继续,但是指挥已经示意演奏结束,并且开始跟着周彦一起鞠躬。 这时掌声才终于热烈起来。 影迷尚文雅一边鼓掌一边说道,“师兄,我有点改变想法了,其实周彦即便少演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