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影城 (第3/5页)
/br> “有时候也难免碰到要取舍的时候。” “有舍才有得嘛。” “是的。” 两人聊了二十多分钟,周彦已经喝到第二杯茶的时候,宣传部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梁宇接起电话说了两句,随后笑着跟周彦说:“格林斯潘来了,在何主席办公室,咱们现在过去。” 周彦点点头,起身跟梁宇一起去了何主任办公室。 何主任是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周彦他们到的时候,何主任跟格林斯潘正在聊天。 见到周彦,何主任笑呵呵地说道,“你就是周彦同志吧,对你我可是久闻大名,今天才终于得见你真颜。” “何主任言重了。” 何主任笑了笑,又用英语跟格林斯潘介绍,“格林斯潘导演,这位就是配乐指导周彦。” 格林斯潘露出惊讶的表情,他跟周彦握了握手,“你实在是太年轻了。” 周彦本来就年轻,加上东亚人又比欧美人显得嫩,在格林斯潘眼中周彦都不到二十岁,他很难把这样一个年轻人跟《故宫的记忆》作曲者联想到一起去。 何主任他们并没有专门给格林斯潘请翻译,因为奥申委的所有同志都是会英语的,周彦也就用英语跟格林斯潘说道,“格林斯潘导演,正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地方需要跟你学习。” 格林斯潘跟中国人接触挺多的,自然也熟悉中国人的谦虚,他笑着说道,“你太谦虚了,虽然你很年轻,但你有着超越了年纪的才华,而且年轻也是你的优势,正因为年轻,才更有活力,更有天马行空的想法。” 格林斯潘的风格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个导演,倒更像是个商人。 周彦倒也不是特别意外,其实之前张有安找了一些格林斯潘的片子给周彦看,格林斯潘的作品走的就是商业化路线,张有安告诉周彦,格林斯潘主要就是拍摄体育相关的纪录片,大多也是跟一些电视台合作。 而且格林斯潘在奥运会这个业务范围内,也确实挺出名的,他参与制作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的官方记录电影,在奥委会中不仅仅人脉广,而且说话也很有分量。 何主任笑着说道,“对于两位的合作,我非常期待,格林斯潘导演在影片拍摄方面的经验之丰厚,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能还是周彦同志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胜一筹,我相信后续的合作中,你们肯定能够碰撞出火花来。” 其实何主任说的也是场面话,毕竟在宣传片的制作上,配乐指导参与的并不算多,主打的就是配合,如果不是找了一个外国人来拍宣传片,何主任甚至都没有必要特意拉着周彦跟格林斯潘到他办公室来。 几人又简单地聊了几句,梁宇就带着周彦跟格林斯潘离开了何主任的办公室。 随后梁宇回自己办公室简单收拾一下,就带着周彦跟格林斯潘出门了。 三人直接去了故宫,在附近转悠起来。 格林斯潘带了个相机,一路狂拍,不仅跟周彦他们讨论,还不停地做着笔记,不得不说,他的工作态度是十分认真的。 上午逛完故宫,下午他们又在附近的几个公园逛了逛,抓拍了一些本地人民活动的场景。 五点多钟,梁宇带他们去王府井吃了烤鸭。 吃完烤鸭,两人又将格林斯潘送回了酒店。 送完格林斯潘之后,在酒店楼下,梁宇问周彦,“经过这一天的接触,你对格林斯潘有什么看法?” “是个很敬业的导演。”周彦说道。 梁宇笑了笑,“除了敬业呢,你认为他能把我们的宣传片拍好么?” 这个问题周彦并不好发表意见,毕竟他跟梁宇接触其实也不算特别多,并不了解梁宇到底是个什么人,如果贸然发表意见,很容易祸从口出。 斟酌着语句,周彦说道,“格林斯潘先生毕竟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情况有些不了解,这都是正常的,我想,给他一段时间熟悉,应该会好很多。反正申奥流程刚开始走,拍摄还有不少时间。” 梁宇知道周彦说话有保留,他也理解,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问。 “好了,今天也辛苦你了,拖着你陪我们一整天,回去早点休息吧。” “梁科长见外了,导演来了,我陪同逛逛,也是应当的。” 梁宇笑了笑,“有事回聊,走了。” 道过别之后,周彦就坐车往家回。 路上传呼机响了起来,他掏出来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字:贤。 周彦笑了笑,应该是王祖贤给他打电话,家里没人接,所以就打了传呼机,让他回电。 回燕京这段时间,他跟王祖贤基本上隔一两天就要通一次电话,大部分时候都是王祖贤打过来,倒不是说周彦高冷,而是因为王祖贤找他比较简单。 《青蛇》拍完之后,王祖贤先回了趟台岛,前段时间又去了老家舒城,跑来跑去的,周彦打电话过去还真不好联系到人。 不过今天这通电话来得倒挺早,一般情况,王祖贤都是九点钟之后才会来电话,因为通常九点钟之后她才会忙完。 看来今天工作结束挺早的。 她只发了一个贤,没有写号码,那应该是让周彦再打上次联系的号码。 回去的路上,周彦心情不错,到四合院门口的时候,还哼着小曲。 不过等他把门打开的时候,后面忽然跳出来一个人影。 “当当当当当。” 周彦措不及防,被吓得连退了两步,差点把手里的锁朝人影砸去。 幸好他忍住没砸,因为跳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王祖贤。 昏黄的路灯下,王祖贤一脸计谋得逞的笑容。 周彦又惊又喜,“你怎么来了?” 王祖贤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