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子珪_第六十四章 刘备受辱 蔡瑜旧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刘备受辱 蔡瑜旧事 (第2/2页)

 陈端说道:

    “其后数载,再无人寻其论经,蔡子珪便极少露面,有传言称其整日于家中习武。

    待蔡子珪再次名声煊赫,乃是董卓当政,其代父入朝之时。

    如今,数载过去,其果真不负麒麟之名,尚未至而立之年,竟已名列三公,实令人恍若梦中。”

    孙策心胸豁达,并不因帐下众人称赞蔡瑜而气恼,只是有些不服道:

    “我有一好友,其名亦为‘瑜’,出身庐江周氏,名曰周瑜,字公瑾。

    我虽不知蔡瑜其才如何,却知周瑜之才甚高,绝不弱于当世任何一人,待来日我引其与尔等相见,尔等一观便知。”

    这时,张紘说道:“我等莫要再闲话,当尽快商议如何应对才是。”

    众人闻言不再说笑,孙策说道:

    “眼下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君理(朱治)为吴郡太守,伯阳(孙贲)为豫章太守,我自领会稽太守,虽说大半扬州已为我所有,却皆非朝廷任命。

    若刘备来此,表奏朝廷,将四郡太守另委于他人,莫非要我拱手相让不成?”

    张昭说道:

    “自是不能相让。

    我闻刘玄德麾下无非六七人可用,兵马只万余,其于扬州又无根基可言,断无与主公相争之力。

    刘玄德至扬州,若顺势而为则罢,若有争斗之心,逐走便是。”

    陈端说道:

    “子布之言有理,只是,扬州四郡初定,人心不稳。

    主公先后击破陆康、刘繇、许贡、王朗,陆氏乃吴郡大族,刘繇乃宗室,许贡、王朗二人于江东甚有声望,故此,对主公不满者非少。

    此外,主公虽是吴郡人,初至江东时,却是奉袁术之命行征伐之事,已令江东之人不喜,如今,袁术反国自立,更失之大义,主公虽断然与其绝交,亦难免受其牵连。

    如此种种,若刘玄德来此,或会与彼辈对主公心怀怨言者勾连,不可小视。”

    孙策说道:“索性不待刘备抵至,我便将其逐走,如何?”

    张紘说道:

    “万万不可,便如子正方才所言,主公受袁术之命来江东,本就于大义有亏,虽凭悍将强军取得扬州四郡,四郡之民却人心浮动,尚未归附。

    刘玄德持天子诏书而来,受朝廷任命,主公若无故将其逐走,岂非坐实不尊天子之名?则江东再难归心矣。”

    孙策不满道:

    “如今汉室倾颓,天下诸侯又有何人无自立之心?

    昔日朝廷拜金尚为兖州刺史,亦为曹cao所逐,曹cao能为之,为何我便不能?”

    虞翻说道:“主公既知曹cao逐金尚一事,莫非便不知兖州复叛之事乎?”

    孙策怒道:“谁人敢叛,我领兵将其诛杀便是。”

    秦松谏言道:

    “扬州有民数百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主公岂能杀尽?

    我等时常规劝主公,莫要杀戮过重,须以德服人。

    扬州之事与兖州不同,昔日兖州复叛,曹cao能胜,并非只凭兵强,乃是吕布亦不得人心。

    而刘玄德乃宗室,十余载间虽未成大事,却以仁义著称,若扬州反叛,其以宗室血脉、仁义之名聚拢士卒,又得怨恨主公者相助,只恐难制也。”

    虞翻叹道:

    “若是迟上三五载,江东之民或已归心,任谁来此皆非主公之敌。

    而眼下,四郡民心不定,又有袁术称帝,拖累于主公,蔡子珪此时将刘玄德送来扬州,实是一手妙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