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孙策议事 郭嘉谋吕 (第1/2页)
孙策问道:“我闻尔等之言,莫非便只得坐视不成?” 陈端说道:“非也,尚有一策可解之。” 孙策闻言大喜:“是何妙计?” 陈端答道: “袁术大将纪灵屯于广陵,朝廷既命主公征讨袁术,又拜主公为广陵太守,便是算定主公若去赴任,就必得将其逐走。 主公不如顺水推舟,依朝廷之意而为之,与吴郡之兵同攻广陵,再以丹阳、豫章、会稽之兵攻庐江,如此,则可示之天下,主公与袁术非同道中人,稍安四郡之心。 一旦有所斩获,又能为朝廷立下大功。 须知,袁术僭越称帝,乃朝廷心腹大患,今虽有天子诏令,天下诸侯又有几人会真心讨袁? 到时,主公有讨袁之功为凭,再以同讨袁术为名,表奏扬州四郡太守之位,蔡子珪岂有不应之理? 况且,纵是一时未能建功,四郡太守领兵讨贼,乃是为朝廷效忠,朝廷又岂能轻易以他人代之,寒天下之心? 再者,蔡子珪以刘玄德为扬州牧,意在令其与主公制衡,亦绝不愿见其独领扬州之地。 扬州六郡,四郡已在主公之手,九江、庐江二郡,刘玄德若欲得之,任其寻袁术自取便是。 待数载之后,四郡归心,主公再将刘备逐走,夺回两郡,岂非水到渠成之事?” 张紘忧道:“子正之策虽好,只恐蔡子珪既欲以刘玄德制衡主公,便不会坐视其无立足之地。” 张昭闻言,说道: “眼下别无他法,只得如此行事,我等临机应变便是。 再者,朝廷拜主公为广陵太守,并非无利可图。 广陵乃徐州之地,主公既为广陵太守,则可据此以谋徐州,只是,如此一来,吕布则为主公之大敌也。” 秦松说道: “吕布,莽夫也,不足为虑,主公当虑者乃曹cao。 如今公孙瓒已非袁绍之敌,败亡有时,则曹cao与袁绍决裂之日不远矣。 曹cao非无智之辈,又有诸多谋士辅佐,定然对此心知肚明。 而曹cao势弱,仅凭兖州之力,绝非袁绍之敌,定会图谋别处,无非豫州、徐州。 若其欲取徐州,必是主公大敌。” 孙策并不以为曹cao如何了得,见众谋士已有应对之策,喜道: “且依诸位之计行之,若果真与曹cao相争,我自有刀剑相对。” 其后,孙策传信吴景几人,叫其各派兵马去攻庐江,自领万余士卒前去广陵,岂知行至钱塘时,却探知陈瑀勾连江东严白虎、祖郎、焦已等三十余股山贼,欲趁孙策讨袁之时,谋夺江东四郡。 陈瑀亦算得上“乐子人”,其乃故太尉陈球之子,曾被袁术任为扬州刺史,受袁术之命守于寿春。 兴平元年(194),袁术攻陈留,败于曹cao之手,退回九江时,陈瑀却拒绝袁术入城。 其后,陈瑀见袁术欲攻城,又心中惧怕,派其弟陈琮前去求和,被袁术扣下。 陈瑀见袁术仍要进兵,匆忙领兵退至徐州海西县,自封吴郡太守,屯兵于此数载。 此时,孙策得此消息,大怒,自去征讨纪灵,拨与部将吕范、徐逸三千兵马,命其二人统兵直扑海西。 不久,吕范二人大破陈瑀,俘获其妻儿及四千余士卒,陈瑀大业未成,只好孤身逃奔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