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孙策议事 郭嘉谋吕 (第2/2页)
绍去了。 豫州,鲁国。 曹cao月前已至鲁国,本要发兵攻向徐州,忽闻袁术称帝,顿时左右为难,难以抉择。 若此时置袁术不顾,反攻徐州,则失之大义,若攻袁术,损伤士卒、耗费兵粮不说,又恐吕布趁机来袭兖州,无奈之下,只好暂且观望。 前几日,孔融、韩嵩先后来此,曹cao从孔融口中得知,刘备即将前往扬州,又探知张杨将至沛国,更为烦恼,对郭嘉言道: “奉孝,此时形势与先前大为不同,刘备一走,我将独对吕布、张杨、袁术,实是进退两难。” 郭嘉笑道: “主公莫急,袁术新败于张杨之手,损兵折将,绝无胆量再理旁人之事。 而刘表既有出兵之意,又见张杨大胜,岂能不趁火打劫? 为保万全,主公近日可多放探马,待刘表攻庐江之时,征讨吕布之时机便至。” “此言何解?” “孔融曾言,天子亦有诏令与孙策,拜其为广陵太守,叫其征讨袁术。
孙策原为袁术之从属,今袁术称帝,其必定急于表明与袁术势不两立之意。 且不说孙策是否会去广陵,若去,其自要与纪灵分个高下,便是不去,一旦刘表攻庐江,其趁势发兵,则可既向朝廷示之忠心,又不必出死力,何乐而不为? 另有刘备,扬州四郡归孙策,两郡归袁术,其虽去扬州,又何来立足之地? 因此,若见刘表攻庐江,刘备定会借机齐攻,以夺庐江之地为己有。 到时,自有其三人牵制于袁术,主公须虑者,唯吕布与张杨二人也。” “即便如此,张杨若至沛国,我攻吕布时,其于我便如同芒刺在背,如何解之?” “张杨麾下兵马,多是初降之黄巾贼兵,各自由其首领统之。 若兵势有利时,或许尚有几分战力,稍一遇挫,必会离心。 张杨能胜袁术,非是兵强,乃是胜在奇谋,其兵实不如主公之兵也。 朝廷既令主公讨袁,主公便能以此名义领军经沛国前去,待行至谯县时,留一部兵马于此处,以备张杨,其余兵马则可出兵攻取徐州。 若张杨欲助吕布,自有谯县之将士据城阻之,待主公胜后,引军回击,顷刻之间,张杨定然大败。” “我若久攻不下,该当如何?” “所谓上兵伐谋,胜在战先。主公若欲速胜吕布,紧要处当在琅琊国。” “奉孝是说臧霸、孙观等人?” “正是。自陶谦死后,臧霸、孙观、孙康、吴敦、尹礼几人便屯兵于琅琊,刘备在时,其并不听令,如今吕布至此,其亦不会顺从。” “要如何为之?” “我闻琅琊国相萧建依附于吕布,而近日臧霸因缺粮进攻莒县,击破萧建,夺其粮草。 吕布闻讯,率兵前去讨要辎重,而臧霸不知其意,守城不出,吕布无法,只得空手而归,颇有怨言。 想来此时臧霸等人正惧吕布报复。 主公当趁机派人前去与臧霸商议,招降于其,或是与其合谋,假称欲赠辎重与吕布,叫其来取。而主公则可兵分两路,一路埋伏于其归途中,袭杀吕布,一路趁下邳空虚,前去夺城,如此当能建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