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_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国演义,经典永流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国演义,经典永流传! (第2/2页)

    姚广孝有些不解的问道。

    在他看来,报道倭寇之事,难免引来人心惶惶。

    还是要保密为上,令锦衣卫暗中查访即可。

    “报,要大力报。”

    朱允的想法,却是截然不同。

    “朝廷追捕通缉犯,几时瞒过百姓,区区几名倭寇,入我大明,为何不报。”

    “要发生百姓,令所有人一齐追捕,让倭寇们无处循形。”

    姚广孝眼前一亮。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朱允再看了看报纸,又道:“除此之外,还要开设一个反贪的专栏,专门报道朝廷如何惩治贪官污吏,以威慑宵小,振奋人心。”

    姚广孝连连点头。

    他在办这份报纸之前,已经思虑了许多。

    但太孙殿下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遗漏的地方太多。

    一时间,油然生出备受打击之感。

    素来以为自己聪明盖世,天下无人能及,如今想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与太孙相比,相差有点太远了。

    他当然不知道,朱允是直接将后世的东西搬过来,完全不用思考。

    相比他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还有两件事,一是写连载的小说,发表在报刊上,作为副刊的内容,吸引百姓观看。”

    他说着,一抬头,才发现姚广孝正怔在那里发呆。

    见到朱允望过来,他猛地一拍自己的光头,笑道:“太孙殿下此计妙啊,民间百姓,最喜欢谈论这些传闻,报刊上一旦刊载,必定会争相购买。”

    “至于写小说。”姚广孝沉吟道:“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需得高雅而不失风趣,又能让百姓津津乐道。”

    “贫僧认为,与其请人新写,倒不如就写现今早就有的。”

    “近年来,有一位名唤罗贯中的人,写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

    “贫僧有幸读过,以为还不错。”

    “百姓们最喜怪异荒诞,不如就刊登《三遂平妖传》?”

    罗贯中的小说?

    哦,对。

    罗贯中似乎就生活在元末明初。

    朱允记不太清他的生平年月,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孤也听说过此人,怎么,他来应天了吗?”

    姚广孝眼神中掠过一丝异色。

    他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还听说罗贯中这号人物。

    别看后世的罗贯中名动天下,但在这个时候,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

    毕竟,这时候写小说,在大部分读书人看来,都是下里巴人才做的事情。

    只有科举不得意,中不了进士,做不了官的潦倒文人,才会写小说以自娱。

    诗词上品,文章千古。

    小说嘛,俗不可耐。

    罗贯中这种人的社会地位,甚至还远不如后世网络写手。

    似方孝孺,黄子澄这些清贵文人,根本都懒得看他一眼。

    想不到太孙竟然知道他的名字。

    “那倒没有。”姚广孝摇了摇头,道:“此人数年前,已然逝世。”

    朱允叹息了一声。

    原来老罗都已经不在了。

    “三国故事,流传最广,百姓们也听得最多,但各种版本都有,内容不一。”

    “孤以为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为不错,选这个刊登吧。”

    朱允顿了顿,又道:“名字稍稍改一下,就叫《三国演义》。”

    毫无疑问,老罗这几本书,最具火书潜力的,肯定是《三国演义》。

    只是每个人喜好都不一样,身在局中,未必能看得出来,故而姚广孝才推荐《三遂平妖传》。

    “如此也好!”姚广孝:“贫僧也最喜他的《三国演义》,只是担心乡野愚民不喜,二则三国故事流传太多,不够新颖。”

    朱允哈哈大笑,道:“陈年老酒,最为芳香。经典永流传。”

    姚广孝摸了摸胡须,若有所悟。

    “还有第二件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