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章 三管齐下!掌握世界的根本之要! (第1/2页)
第200章三管齐下!掌握世界的根本之要! 人民币? 朱允愣了一下。 好名字啊! 将来的世界第一货币,就非它莫属了。 哦。 不对。 应该是世界唯一货币! 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第一个实现工业化。 世界上哪还有其它货币的生存空间呢? 将来收铸币税,就能收到手抽筋。 想想就很美。 朱允满意的点了点头。 “准备就绪之后,就正式登报发行吧!” 在此之前,朝廷公告各项事情,都是张榜公布的。 如今,有了《百姓日报》,登报公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比张榜公布,登报能看到人更多,消息传播得也越快。 当然,张榜仍然继续。 毕竟是多年的习惯,不能突然就废除了。 总有一些人,还是习惯看榜,要等他们慢慢适应。 只是,张榜的地位没有那么重要了! “特大新闻,朝廷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新钞,回收大明宝钞。新钞可以换白银!” “特大新闻……” …… 随着卖报人的一声声的吆喝,发行新钞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金陵,再传至全国。 首先沸腾的是官场。 老朱给官员定的俸禄并不算低。 至少供他们满足基本的吃穿住用,没有啥太大的问题。 就是从来不涨薪水。 而且经常以宝钞发放。 可宝钞印得太多,其纸面价值,与实际面值,相差太远了。 原来一百两银子的俸禄,给你发了一百两银子面值的宝钞,实际上只值二十几两银子,这谁受得了呢? 到了后面,货币完全崩溃的时候,那更是废纸一堆。 贪官或者家里底子厚的官员还好。 如果家里穷,还是一个清官,那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新钞收回旧钞的价格,是定在1:4。 但给官员发放俸禄,却是完全按新钞的面值发的。 相对于以前发宝钞,等于一下子将他们的实际薪俸,提高了四倍。 不靠薪俸过日子的官员还无所谓。 眼巴巴靠着薪俸过日子的穷官清官,那就真的是太高兴了。 最重要是,新钞可以兑换成白银,只要交百分之五的手续费就行了。 很多官员都不放心。 刚一领到新钞发放的薪俸,就连忙跑去人民银行,将其全部兑换成白银。 童叟无欺。 真的可以兑! 令许多官员欢喜得热泪直流。 给老朱家当官不容易啊! 能领到足额的薪俸,都算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民间百姓的反应,还要更夸张。 一堆大明宝钞,烂在手里,很难使用。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不断贬值。 现在太孙做主,进行货币改革,全部可以兑换成新钞。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之前朝廷一直是只管发行,不管回收的。 百姓们疯狂的涌入人民银行,进行兑换。 毕竟,过了兑换期限,可就换不了啦。 拿到新钞之后,很多人也同样不放心,又将其换成白银。 对此,人民银行一律兑付。 除此之外。 朱允还命令官方的粮价,一律不许涨价,但只收人民币,不收白银。 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货币,正常而言,粮价就会上涨。 就算朝廷强制稳价,也难以稳住。 但今年的情况,却是有点不同。 甘薯已经种植成功,明年就要大面积推广了。 民间的百姓,都从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还拿到了朝廷发放的甘薯种。 朝廷的官员,更是亲眼见证。 甘薯有多高的产量! 自古以来,花大量的钱,抢购粮食,囤积居奇的,就是大户富户。 普通的老百姓,哪有那个能力呢? 既没有足够钱,也没有足够大的粮仓,可以屯粮。 只有大户和富户才可以。 但他们已经知道了甘薯即将推广种植的消息,这时候屯粮,岂不是傻吗? 大户富户们的消息来源,可不仅仅是《百姓日报》这样的报纸。 为了确认真假,他们也各显神通,向朝廷官员打探。 当日挖甘薯是朝廷官员都在的。 自然很容易验证真假。 知道甘薯是真的高产之后,就没有大户富户去屯粮。 相反,他们还想将自己以前屯的粮食,大部分都卖掉。 毕竟,他们很容易判断,甘薯若是真的高产,哪怕不能取代主粮,只是做为辅助,也会使得主粮的需求减少,粮价下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