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华夏民族的荣辱,永世不得 (第1/2页)
第202章华夏民族的荣辱,永世不得…… 几个月的时间,应天府已是大大变样。 城中原来的土路,都换上了水泥路。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甚至比那些青石条块铺就的大路更舒服。 至少,没有任何凹凸不平的地方。 下雨天都没有任何泥浆。 马车行驶得也更平稳。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在太孙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种新的四轮马车。 与原来的老式四轮马车不一样。 这种四轮马车装上了连接转向装置,因而变得十分灵活。 在此之前。 由于转向不方便,四轮马车使用极少。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二轮马车。 加上转向装置之后,四轮马车很快就多了起来。 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再加上经商的放开,也促进了商贸的繁荣。 金陵城的人口,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增加了近十万人。 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口,正源源不断的涌入。 大明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 年关已近。 许多人涌向街头,购买年货。 郑国侯府。 进进出出的人,同样很多。 相比普通百姓,公侯家过节,更是热闹。 需要的东西也更多。 人员进出自然也多。 一批不起眼的卖货人,三三两两,走出了侯府。 人群内,常茂也混杂其中。 自从黄子澄和齐泰被处死之后,他发现有锦衣卫乔装打扮,在自己府外周边监视,便闭门不出了。 自此之后,哪怕是外面再无锦衣卫人马的身影,他也始终龟缩在家。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消息来源,全靠看报纸。 朱允的手段,让他感到十分害怕,也越来越不敢出门。 足足在家呆了几个月。 直到年关时节,常茂觉得差不多已经安全了,才化装出门。 只不过。 他不知道,他有耐心,徐妙锦更有耐心。 几个月的时间,她安排的人,一直在外面轮流盯着。 每一个进出郑国侯府的人,都做了排查。 几个月的时间,从不停息。 常茂虽然乔装打扮,可刚一出去,就已经被盯上了。 …… …… …… 阳山。 老朱一见到朱允,就高兴的将他抱了起来。 “来,让皇爷爷看看,都长高不少了,快要抱不起啦。” 他年龄大了,抱了一下,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只好将其放下。 “几个月了,想皇爷爷了没有?” “想!”朱允抬头看着老朱,道:“孙儿天天都在想皇爷爷,可是国事繁忙,又敢耽误,不能时常来看望皇爷爷。” “皇爷爷,要不,你还是回皇宫住吧。” “孙儿将宫殿重新修建一番,一定让您老人家住得舒舒服服的。” 老朱闻言,挥了挥手。 “不必了!” “你现在将大明治理得挺好,比咱强。” “咱虽然在阳山休养,可都听说了,如今国库里钱多得都用不完,粮食都堆满了粮仓。” “咱年龄大了,看到什么事,难免喜欢指手划脚,对你施政,反而不利。” “阳山风景秀丽,朝有金风晨露,晚有夕阳彩霞,好山好水,咱就在这里怡养天年吧。” “若是呆腻了,咱还想出去四处转转,看看咱老朱家打下的江山,看看老百姓们,都过得怎么样了?” 朱允看着他已渐渐布满皱纹的脸,道:“皇爷爷要是想去哪里,可得先知会孙儿一声,孙儿先给皇爷爷修一条宽敞的水泥路。” “哈哈哈哈!”老朱大笑:“咱听说发明出了一个叫水泥的东西,用来修路,有若青石,下雨天也无任何泥泞,平坦则更胜青石,如今已经修了一条通往松江府的大道。” “嗯!”朱允点了点头,道:“接下来,还要用它修更多的路。” 大明的交通,其实很发达,道路众多。 问题是,受材料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土路。 土路最大的问题,就是下雨便会变得十分泥泞,运输困难。 而且,在下雨天踩踏之后,还会形成一个个的小土坑。 天晴路干,土坑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仍然存在,令路面变得高低不平。 水泥路无疑有很多好处。 特别是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