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知行合一!致良知!儒家新学派! (第1/2页)
第294章知行合一!致良知!儒家新学派! 方孝孺慌了。 开始彻底慌了。 对于朱允其他的攻击手段,其实方孝孺都不是很怕,无非一死而已。 而朱允想要杀自己,就势必会惹恼天下间所有的儒生。 从此寸步难行。 甚至连自己的储君之位,说不好也要丢掉! 但他从未想过,朱允竟然会从儒家理论上击倒自己!用最直指核心的话,击碎程朱理学的根本! 天理,何为天理? 天理是否应该存在,而又是否合理? 在此以前,大家都相信朱子所言,觉得世上应当是有天理的。 毕竟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符合大家的认知和看法,同时朱子所提出来的天理,脱胎于儒家,虽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同,甚是极端。 可也拯救了儒家。 让儒家重新占据了主导,成为了正统学说。 可现在,朱允却毫不留情的将程朱理学击碎!将程朱理学的诸多不合理之处,统统讲出! 但偏偏朱允用的却是圣人之言。 是其真正的本意,让人无可指摘! 方孝孺也根本无法辩驳,毕竟他是真的找不到孔子到底哪儿说过天性纯良,天理至上这种话。 说到底,朱熹也是对孔子之言的过分解读。 借用对方的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里面还混杂了不少禅学的思想在里面,是不是真的认同孔子的话都还两说呢。 在今日之前,大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可今日之后,大家便会不禁想到,如果他朱熹真的儒家弟子,又怎么会去借用佛家的理论? 尽管大家都这么干。 而且三教合一乃是大势所趋,可你被拆穿之后,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太孙殿下现在明显并非是不满儒家。 而是不满你程朱理学! 这样一来,其他的儒家学派,岂不是有了兴起的机会?说不定就会被重用! 朱允将程朱理学扔出儒家之列。 便是为了告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我并非是针对儒家,你们的利益也不会受损,没必要和方孝孺一条道走到黑。 只是需要换一个学派而已。 这对读书人来说,很难吗? 简直不要太简单! 其实朱允说的那句话还当真没错,儒家的读书人难道一定就道德很高吗? 如果当真道德高尚,就不会出现‘水太凉、头皮痒’这种贻笑大方的文官了! 朱熹那一套,只能培养出虚伪、假善的读书人! 而培养不出真正有德行的读书人! “在孤看来,这世间又哪有什么天理?”朱允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孤认为,真正的天理,真正的大道,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我们心中。” “儒家自古所求,天人合一!何为天人合一?天心即吾心,吾心即天心!” “真正的大道,就在我们心中!” “此谓:心即理也!” “而吾等求理,非单纯求德行之理,也要求天地自然万物之理。” “孤有一言,赠予诸位。” 只见朱允轻声慢诵道:“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千圣同行!” “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 “孤认为,人心之中,皆有自己的天理,而大家要做的,便是在不同环境之中,处处体会自己心中的天理。” “并践行自己的天理。” “而非一味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天理,处处去压抑自己的本心。” “却忘了,人心本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此谓:性相近也!” 随即,朱允又说道:“然,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心无善恶,然人之意,却有善恶之分。” “尔等需得明白,知善知恶,方为良知。” “为善去恶,乃是格物!” “礼记上讲: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何为致知?致良知也!” “如何格物?知行合一也!” 朱允借用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之观点,对朱熹所讲的格物致知,重新进行了阐述。 与二程、朱熹全然不同。 程朱理学,知在前,行在后,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只知不行。 而王阳明所提出来的知行合一,便是将两者融合为一,再不分彼此,无知,便是无行,而无行,便等于无知! 两者缺一不可! 随后,朱允更是不忘炮轰程朱理学。 “程朱之理学,其核心之所谓天理,名为天理,实则以强凌弱,迫民从仁!” “全无儒家半点之仁德!” “圣人之道,弘仁抑贪而求并育不害,乃是中庸之道!” “从不妄求附应!” “儒家德道所立之源、教能化成之本,在理学身上全然不见!如此祸国殃民之学,又岂能在大明继续存在下去?!” 下方,群臣百官无不震撼,太孙殿下所言,竟然字字珠玑! 让下方群臣幡然醒悟! 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