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秦淮夜宴,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1/2页)
第322章秦淮夜宴,敬酒不吃吃罚酒? 夜。 秦淮。 殿试之后,秦淮河畔越发繁华,因为这些时日,除了那些将要离京的考生在最后关头抱着体验的心态来感受一把外。 朱允也将今年科举的进士宴放到了秦淮河畔。 而原因,则是因为朱允暗中开办的青楼开张了。 上一次朱允考察之后,张罗了数十上百个来自倭国的妹子,以她们为骨干,还有一些西域美人,培训了一番后。 便准备开门做生意。 毕竟可是日进斗金的生意,就算是朱允也眼红。 同时更是可以达成自己的一部分政治目的,也就是增加大明人口的目的! 以京师为风潮,想必日后大明的百姓对于外国女子,抵触会少很多。 也就可以多多为大明百姓娶媳妇,多增加人口,多增加劳动力了。 但今晚的主题,却并非是在这群新取的进士身上,这些刚刚进入大明朝堂的新人,不管是谁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 真金还需火炼。 唯有经历了各种历练之后的人才,才是大明所需要的人才。 这场宴会,共分为两侧。 一侧是新取的进士以及一众文官。 而另一侧,则是武将。 朱允今晚赴宴的重点,不在文官,而在这群武将! 因为在解决朝堂空虚的问题后,朱允就必须马不停蹄的解决人力空虚的问题。 金陵长江大桥必须修建! 不管有什么困难,朱允都要让这座横贯南北,长达数千米的大桥在大明的土地上立起来。 从经济意义上,这是贯通南北经济的通道。 从战略意义上,这是打通大明东南西北,让大明政权随之扩张下乡的基础! 需知,在大明皇权是不下乡的。 在乡下一大片皇权的空白之地,解决纠纷往往并不是依靠大明律,而是依靠地方的宗族法。 又或是伦理法规。 这便是为何理学昌盛,而理学又为何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因为理学的存在,规范了道德。 让宗族凝聚成了一股绳,足以应对一切风险,但反过来对内,却又形成了压迫。 这便是其不好的一面。 不过如今朱允既然消除了理学,那就要将这片皇权的空白之地,一并管起来。 而古时候皇权的影响力,几乎就等同于消息的传递速度。 越是偏远,越是犄角旮旯的地方,就越是不会有人在意皇帝的命令。 更不会有人去关心什么国策。 上面的命令那是根本一点不听。 俨然像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一样,宗族就是其内最大的法。 所以,金陵长桥大桥并不仅仅只是一座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能让所有人认同大明帝国的奇迹! 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 更是能够让朱允所象征的皇权,尽可以的扩张出去,扩散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但人力的问题,又岂是这么好解决? 现在大明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而从国外进口劳动力也不现实,现在大明的船只光是运货收割倭国的财富都还来不急。 怎么有能力运输劳动力? 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