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 论功行赏!(再写十来万字) (第2/3页)
匈奴跟朝廷缓和,短时没办法大肆南下,直接大可直接派兵平定。 不消两年便可横扫叛乱,诛灭叛军。 而这也是很多朝臣最开始的想法跟主张。 只不过并未被扶苏采信。 在这几年,扶苏对关东态度很冷淡,仿佛只将关东叛乱,视为一件无足轻重,难以危及大秦天下的琐事。 除了项籍大破章翁仲联军,难得在朝堂商议了一下应付之事,其余时候基本都旨在处理其他政事。 在这五年多时间里。 扶苏在关中几个郡,建立了近百间初级学室,而在去年更是特许墨家在初级学室之上,另建跟标准学室同等规格的太学。 只不过招收标准及其苛刻。 唯有天资聪颖,且为墨家认可,并通过测验考核后的学子,才能进入其中,关中高达五六千初级学子,最终只有不到两百人进入其中。 筛选比例可谓惊人。 此外。 在这几年,墨家也从过去完全被排挤出朝堂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善,不少墨家弟子进入到了朝堂,这也引起法吏出身的官吏十分警惕。 与此同时。 在墨家为扶苏逐渐器重的情况下,墨家弟子也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跟活力。 发展出了更为先进的堆肥沃肥技术,还改良了过去的不少耕种播种技术,在这几年,关中粮食产量已从过去一亩三四石,提升了大半石。 除此之外,对铜矿铁矿的开采技术产量也得到了极高的发展。 如今的关中一片欣欣向荣。 这一切。 随着少府征收上的田租,口赋有了最为直观的体现,除了这些,关中还有了其他的发展。 只不过并没有粮食产量,矿物产量这么直观,但对关中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如今的关中生机盎然。 跟过去的暮气沉沉、民生凋敝,人口外流有了十分显著的改观。 做到这一切,扶苏只用了五年。 这还是关东生乱的情况,因而这般功绩可谓十分惊人。 不过朝臣对此体会不深,他们现在最直观的感受就一点,大秦过去的朝堂形式要变了。 随着韩信等人入咸阳,这些平定关东叛乱的将领、官员,无疑会得到大力提拔重用。 这对朝堂现有局面的冲击是巨大的。 而且…… 若是真的去观察这次崭露头角的将领官员,却是会发现,这些人不少曾入过扶苏的事务府。 还有就是扶苏大政的受益者。 这也意味着,是扶苏一手缔造了当前的天下局势,也是他一手促成了朝堂的大变。 是扶苏施恩于下。 这些人如今风头正盛,对于扶苏又岂会没有感激? 想到这。 史碌、陶舍目光微微扫过其他朝臣,神色清冷。 张苍脸色如常。 心中其实很是惴惴不安。 其他人或许是担心,关东官吏大量进入朝堂,会挤压他们的权势跟晋升空间,但他不然。 他可是一直记得一件事。 一件当年并不怎么起眼,眼下却十分要命的事。 当年事务府草创。 扶苏是以他的名义去将萧何刘季吴芮等人征入的事务府,也即是说,他对于萧何等人是有知遇之恩的。 若是寻常时候,他张苍再怎么也是‘有功一件’,但现在,萧何、刘季、吴芮等人斩获大功,如此大功,足以位列朝堂。 那就不一样了。 无论其他朝臣怎么想,萧何等人都会被认为是自己一系的,那他这原本的朝堂孤臣,一下就变成了有众多党羽庞大的派系。 这就很有问题了。 如此一来,萧何等人越受重用,自己遭到其他朝臣的不满就会越厉害,而且自己没办法去争辩。 也不能去争辩。 若是萧何等人真跟自己表示亲近,张苍都不敢想,自己在朝堂会遭遇怎样的处境。 更为甚的。 若是让扶苏生出了戒心。 他张苍只怕真的是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张苍深吸口气。 不知何时,额头已溢出了白毛汗,他趁着其他人并未注意,将额头冷汗擦拭干净,又端正的坐在席上。 只是脸色越来越紧绷凝重了。 高台。 扶苏淡漠的扫过台下,百官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 他并不在乎百官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