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原劲敌(1)夏王窦建德 (第5/6页)
幸,就在夏军攻取相州的同月,窦建德再度举兵,占领了赵州。赵州丢失后,负责镇守赵州的两员唐军守将:慰抚使张道源、总管张志昂,成了窦建德的俘虏。继三州沦陷之后,唐朝又接连丢失了相、赵二州。
在攻克赵州之后,窦建德不免有些飘飘然了。在他看来,自己完全可以轻松占领这些地方,就是因为当地守将的顽强抵抗,才致使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窦建德准备将此次抓获的唐军总管张志昂、慰抚使张道源,以及上次攻克邢州生擒的唐将陈君宾,一并杀死,以此泄愤。 面对窦建德的意气用事,国子祭酒凌敬立即规劝,认为他们也是各为其主,并没有什么过错。况且这三人都是忠义之士,对待这样的无双国士,不能滥杀无辜,应该以礼相待,彰显夏王的仁厚: 人臣各为其主用,彼坚守不下,乃忠臣也。今大王杀之,何以励群下乎! 没想到,窦建德依旧怒气未消,认为这三人,不是主动投降,而是城破力屈被擒,这种人不杀,不足以泄愤。因此,窦建德坚持要杀掉这三员被俘的唐将,他愤怒地对劝谏的凌敬说道: 吾至城下,彼犹不降,力屈就擒,何可舍也! 凌敬并没有泄气,而是继续耐心地劝谏窦建德。紧接着,凌敬又对窦建德说出了一番话,令窦建德改变了主意: 今大王使大将高士兴拒罗艺于易水,艺才至,士兴即降,大王之意以为何如? 听完凌敬的见解,窦建德立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他明白,自己如今不再是当年那个快意恩仇,拔刀相助的农民领袖,而是雄踞一方的河北夏王,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最后,窦建德听从了凌敬的劝谏,释放了张志昂、张道源、陈君宾三员唐将。 相州、赵州的接连失陷,使得李世勣驻守的黎阳一带,愈发岌岌可危。作为拱卫黎阳屏障的军事据点,逐一被窦建德拔除。这样一来,孤军把守黎阳的李世勣,将会直面窦建德的夏国大军。 袭破赵州之后,窦建德继续向唐朝州郡碾压过来,引兵直取卫州。当时,窦建德是这样分配麾下的部队: 建德每行军,常为三道,辎重、细弱居中央,步骑夹左右,相去二里许。 窦建德每次外出行军作战,一般将大军分成三支纵队,辎重居中,步骑兵分置左右,各纵队之间的距离,仅仅相隔二、三里。窦建德之所以如此布置军队,是要让各部之间,互相有个照应。如果任何一部遭到袭击,其它几支部队,可以迅速驰援。 在进军卫州的途中,窦建德先是派出一千骑兵,作为前锋,距离黎阳仅三十里。这时,夏军已经渐渐逼近黎阳。为了探明敌军虚实,李世勣命令麾下骑将丘孝刚,率领两百骑兵,前往侦察。 丘孝刚骁勇善战,善使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丘孝刚率领两百唐军骑兵,往前方侦察,与窦建德夏军狭路相逢。本来,李世勣给他的任务是侦察敌情,不要轻易与夏军接战。可是,丘孝刚本就善战,看到敌人,立刻来了兴致。于是,丘孝刚挥军猛攻夏军,窦建德不敌,被唐军击退败走。 虽然丘孝刚一时击败夏军,但是夏军各部之间距离非常近。很快,右翼夏军赶来支援。丘孝刚纵使勇猛异常,但毕竟手上只有两百骑兵。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唐军战败,丘孝刚阵亡。 原先,窦建德袭取赵州后,他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卫州。没想到,在黎阳却遭到唐军攻击,窦建德不由大怒,立即率领夏军主力,猛攻黎阳。李世勣手中兵力太少,难以抵挡夏军,被窦建德击败。随后,黎阳陷落,唐朝丢失了这一战略要地。李世勣率领数百骑兵,突出重围,得以脱身。 然而,黎阳城里不少唐朝宗室、臣属,全部成了窦建德的俘虏。比如,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谋臣魏征,以及唐高祖李渊的meimei同安公主。对待这些唐朝战俘,窦建德还是非常宽仁的。他专门为李神通和同安公主,设置别馆,奉为上宾;同时,任命魏征为起居舍人。魏征在这段时期,暂时为窦建德效力。 黎阳被夏军攻陷,卫州守军得知后,也被迫向窦建德投降。此时,滑州守军还在坚守,没有投降窦建德。不料,滑州刺史王轨的一个家奴,鬼迷心窍,竟然谋杀了王轨,将首级献给窦建德。 这个家奴原本以为,自己杀了王轨,是大功一件,夏王怎么也会赏个官当当。不曾料到,窦建德对此非常鄙夷,觉得家奴杀害主人,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禽兽不如:“奴杀主大逆,吾何为受之!”因此,窦建德没有犹豫,下令将这个恶奴斩首示众。同时,又将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安葬。这样一来,滑州吏民心悦诚服,立即向窦建德请降。 滑州归降,迅速起到了连锁反应,附近不少州县,纷纷望风而降。窦建德觉得,此次进攻唐朝,取得了自己预期的战果。所以,武德二年十月,窦建德结束了南侵唐朝的战争,率军返回洺州,筑万春宫。从此,窦建德宣布迁都洺州。 回头再来说说李世勣的情况。 当初,黎阳被窦建德攻破,李世勣率领数百骑兵,突出重围,冲破夏军的包围圈。由此可见,李世勣名将之称绝非浪得。能在那样身陷重围的绝境下,率领部队杀出重围,李世勣确实有过人之处。 既然李世勣已经成功突围,那就应该返回李唐腹地,整合兵力,再图夺回黎阳。可是,黎阳沦陷之时,李世勣的父亲徐盖,落入敌手,生死未卜。李世勣担心父亲的安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李世勣产生了一个想法,假意投降窦建德,深入敌营,寻找机会,杀死窦建德,救出父亲。到时候,再回归大唐,也不算迟。 见到李世勣这样的名将前来“投降”,窦建德喜出望外,任命李世勣为左骁卫将军,继续把守黎阳。但是,窦建德并不完全相信李世勣,他留了一个心眼。一方面,窦建德让李世勣镇守黎阳;另一方面,则把李世勣的父亲徐盖扣为人质,留在身边,用父子亲情来要挟李世勣。 本来,李世勣“投降”窦建德,完全就是权宜之计,只是担心父亲安危。所以,李世勣屈身于窦建德阵营,时时刻刻想着的是,何日回归大唐朝廷。但是,李世勣又有担心,害怕因为自己,连累了父亲。为了万无一失,李世勣找来心腹郭孝恪,二人私下密谋如何回归唐朝,郭孝恪建议李世勣: 吾新事窦氏,动则见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后可图也。 郭孝恪的建议是,咱们刚刚投奔,窦建德肯定还留有戒心。如果贸然行动,不但事与愿违,反而会搭上性命。所以,目前的策略,以静制动,先为窦建德建立功勋,打消他的疑心,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我们再找机会,逃出敌营,回归大唐。 李世勣觉得郭孝恪的建议,很有道理。由此,李世勣开始了他的敌营“潜伏期”。如何潜伏,还不会让窦建德察觉?李世勣非常聪明,一方面,他在窦建德麾下效力,为他南征北讨,立下许多战功,不给他任何把柄;另一方面,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