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举个栗子 (第1/2页)
举个栗子。 之前国内有个知名导演,想要拍一部科幻片。 但是他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的题材,也对具体怎么拍摄科幻片不太了解。 他只是觉得这个题材当下比较火热,自己也许可以从中蹭一波流量。 于是他大胆拉来了投资,又找来了自己的老搭档们,凭借着所谓的“经验”就开工了。 他以为拍科幻片和其他的类型片一样,只要先把片子拍出来,然后再拿给特效公司做好特效,随后就可以联系发行公司,开始送到电影院里去拍片了。 可惜他不清楚,科幻片和其他的电影有着巨大的不同。 那就是科幻片需要很多的“留白”。 这个“留白”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科幻片当中,有很多后期特效是靠电脑添加上去的,但是你要添加这些东西,就必须先在你的电影画面里留下相应的空间! 比如我们要拍一只恐龙,现实世界中肯定是没有恐龙给你真拍的,而且你要突出你的恐龙体型巨大,那么你就必须在电影的画面中给它先预留一个巨大的“空间”,然后让后期把恐龙添加到这个空间里面。 如果你的画面早已经被人物或者其他的景色给填满了,那么后期怎么把你的恐龙给添加到画面里呢? 又或者你按照正常的拍摄构图,在画面中用人物的形象占据了一半的空间,那么你要想突出恐龙的体型巨大,就必须用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恐龙,可是这个时候,你的画面已经不够了,你该怎么办呢? 没办法,你就只能在人物对面画一只恐龙脚,来体现人物和恐龙的巨大体型差异了。 所以如果是有经验的导演,就会在拍摄科幻片时,提前给需要增加特效的地方“留白”,让后期人员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那位知名导演并不懂得这一切,他还是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拍摄和构图,等到电影拍完之后,直接丢给特效公司让他们做后期。 结果特效公司一看他拍出来的东西,脑壳都大了! 这画面和构图早就已经被锁死了,基本上完全没有地方给他们添加特效,你要是硬要添加,那做出来的东西就只能像是贴图一样,一眼就看出是假的! 可是这活儿都已经接下了,人家钱也给了,你总不能不给他做吧? 于是没办法,特效公司就只好按照导演的要求强行在画面中添加特效,结果做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忍直视,那位导演看了,也是大大的不满。 但是没办法,你都已经拍成这样了,人家特效公司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最后实在拖不起了,那部电影的上映日期都已经到了,于是导演也只好拿着这个稀烂的半成品去电影院上映,最终不出所料,这部电影的特效被批的一文不值,很多观众更是破口大骂,认为这部戏简直是烂到家了! 那个导演实在顶不住,于是只好把锅全都甩给了特效公司,声称他们花了好几千万,可是特效公司就只给做出了这么个玩意儿,早知道就不该把特效交给这家公司来做,国内的特效公司,就是不如国外的公司好之类的逼逼叨叨…… 然而这一切真的都全都要怪罪到国内的那家特效公司头上吗? 如果当初这位导演在拍摄之前,能够先做好分镜头,并且把这些分镜头拿给特效公司看看,让他们提前明白自己想拍的是什么画面,那说不定特效公司就会预先提醒他,在哪些地方应该“留白”,这样才能避免将来在做特效的时候出问题。 也许这样做了,这部戏就不会在特效方面遭到这么批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科幻片总是拍的很烂的原因,有时候不一定是国内的特效公司不行,而纯粹是因为那些导演,根本还没有拍摄科幻片的意识。 他们把科幻片当成了普通的电影去拍摄,按照以前的习惯来构图或者布景,导致最终特效公司根本没办法在画面上进行制作,于是只能用100块钱的预算,做出五毛钱的特效。 我们国内常常都有导演在喊“电影工业化”、“电影工业化”,可到底什么是“电影工业化”呢? 诺,这就是最好的电影工业化的案例。 从一部电影最开头,对于剧本的创作和分解开始,就完全按照严密的步骤去完成,这样在所有人参与后续创作的时候,都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职责,能够很清晰地领悟到导演的意图,这就是电影被工业化的标志之一了。 而我们国内的导演,其实大多数都还在把电影拍摄当成是一个很“感性”的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