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四 生死之间〔1〕 (第2/2页)
大家讲讲有关他的故事……。” 从徐老太太的口中,我认识了两千多前这个倒霉的家伙儿。 当然,徐老太太不会给我们讲司马迁“倒霉”的故事。还是后来,我从二哥的口中知道了司马迁另一面的悲惨经历。原来在伟大的背后,一定会隐藏着更大的悲哀。想一想,一个人不但给割掉鼻子,连传宗接代的家什器也一齐给卸掉了,难道这还不算倒霉吗!? 这正是: 失之命也, 得之也命。 天老爷还是可怜司马迁,给他留下一张会说话的嘴。正因有这张嘴,他才给千百年以后的人留下一句念念不忘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此以后,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只有一次的生命,也让这倒霉的家伙儿给分成三、六、九等。 那时我太小,多天真,哪懂得这么多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撞见徐老太太,突然又想起这个问题,就顺口问她:“徐老师,一个人身子一百多斤重,哪怕一个大胖子也顶多二百斤,咋会比一座高高的大山还要重?” 她笑了,指着我胸口问:“知道里面装的啥?” 我立刻想到吃,便说:“胃啊。” 徐老太太问:“除了胃呢?” 我想了想说:“还有五脏六腑。” 徐老太太问:“除了五脏六腑呢?” 我动动嘴唇,想说还有一堆臭粑粑,但是无法说出口。 徐老太太加重语气说:“里面还有一个灵魂!” 她接着问:“知道什么叫灵魂吗?” 我想想说:“懂一点,可是我说不清楚。” 徐老太太说:“一个人活着总要有一点精神气,这点精神气就是人的灵魂。一个高尚的人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她比地还要大、比天还要高,自然而然比一座山还要重。” 我把手放在胸前:“这么大、这么重的灵魂在哪儿?我咋摸不着?” 徐老太太说:“灵魂在每个人的思想之中,虽然摸不着但是能看得见。” 我睁大眼睛问:“咋样才能看得见?” 徐老太太说:“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 我再想想说:“你那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好好表现呗。” 徐老太太没回答我,她微笑着摇摇头。 但有一点得意的我,却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其实我一点也没懂,脑袋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这天下学回到家,我就跟着了魔一样,一面啃着窝窝头、就着大葱蘸酱,一面直个眼珠还瞎合计着。只是我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思路,而且迷乱了我那套思路,禁不住说出声。 “张思德啊张思德,你咋那么傻呢!” “干点啥活儿不好?为啥偏偏去烧炭呢?” 我的声音一点不小,连我娘和二哥都听见了。 我娘呆呆看着我:“幺儿啊,你不会得臆病吧?” 她说着,拿起手中的筷子特意在我眼前晃了晃。 正蹲在地上专心制作“九连环”的二哥,他忍不住好奇,一边用钳子咬着钢丝圈,一边不忘瞥着我说:“咋的啦?自己和自己叨咕啥?你再说一遍,让我帮你分析分析呗。” 有点不好意思的我,还是把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 二哥听完,眼睛一亮,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不怀好意地冲我一笑,滔滔不绝说:“这事怪不着张思德,要怪也只能怪他不好好读书,单单会烧炭,所以才让窑盖子砸死了。” 我咋听也不得劲儿,二哥不是再说张思德,好像在旁敲侧击我。 但我知道,我肯定说不过他,就搬来毛主席的话反驳他:“毛主席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点革命精神,只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就是重于泰山。” 二哥呵呵笑了,他说:“看看把你这人笨的,又把毛主席说的话弄混了。你知道吗?前两句话是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说给我们大家听的,后一句话是他老人家在《为人民服务》中表扬张思德一个人。呵呵,笨也有笨的好处,经过你这一搭配倒也合情合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