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5 愿景 (第1/2页)
郁小闲和王顺子聊过之后,又问了问小罗那边的事情,南坡泥沼那边的蓄水池是基本修好了,如今小罗正带着那些人,正在把那些水脉凿开,改造成明渠暗渠,便于取水灌溉。放养鱼苗和种植莲藕的事情也很快能进行。郁小闲估计等晚稻播种下去之后,田地上只需要留八个人打理,那时候全部的人力物力就该转移到盖房子和修筑一系列设施上了。小罗还是留着做水利,王顺子和他父亲修房子修仓库,家里的牲口和骡子也该有人管。 厨房,浆洗,针线,饲养,采买,出行,安全都该有管事的人了,这座山中之城一旦运行起来,就需要在不同的岗位配置上合适的人。郁小闲突然想起大学老师讲的一段话。想偷懒的人都应该先勤快地建立一个系统,给它一个推力,让它自己运转起来,环环相扣,互相制约。自己只要掌握了几个关键制约点,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系统带来的福利。 郁小闲现在做的一切调研就是在部署这个山中城的运作,在冬天之前,这个城就必须开始试着运行。郁小闲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城一个推力,等整个城开始运行起来的时候,就是郁小闲在另一个城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她期待着自己的幸福。 巡视完了田山就到了午饭时间,郁小闲回竹山吃饭,梅管家已经回来了,事情办妥了。郁小闲对梅管家说到:“舅舅,中午您小睡之后同我把竹山上巡视一遍,晚上把所有家奴和小罗喊过来吃饭,我有事要宣布。” 梅管家是个能办事的人,他对郁小闲说到:“外甥女。你累了半天,下午好好歇歇,竹山的一切都在舅舅心里,你只管问。自从开了田山,盖棚子,做用具,用尽了竹山上能用的竹子。明年,竹山上就没有一根能卖钱的竹子了。好在竹子长得快,到明年春天就又是葱茏的一片了。我侍弄的两分地糯米都开始分蕖了,糯米就是种一季。端午种下,秋天和晚稻一同收,能收一百斤,正好来做立冬酒。先种下去的一亩多红薯,叶子长得很好,你舅母已经开始打尖做菜叶粥用了。花生也长得挺好,能收个两三百斤。外甥女你真能,这么不按时令种。还能收些东西。” 郁小闲更关心她的花和各种瓜,赶紧问那些长得如何,梅管家说到:“都还不错,西瓜立秋前能收个二三十个。丝瓜已经摘了好些做菜,那些不好摘的,就等着老了留着丝瓜络。洗碗刷锅都能用。长得最好的是南瓜,你舅母会过日子,说等长成老南瓜留着做菜,冬天吃更好。至于你种的那些花。开得很好看,不过不能吃。有什么用。” 梅管家的话让郁小闲仿佛看到了那些粉黄,金黄的丝瓜花。南瓜花。清晨采摘些不会结果的雄花,清炒或是摊鸡蛋都是很好吃的菜,要是愿意费些油,用蛋液和面粉加作料调出糊糊蘸了油炸,那个味道,爱美食的人都喜欢。 郁小闲吞了口水,接着梅管家的话说到:“那些瓜固然有用,可花也是有用处的,不仅看着赏心悦目,还可以做花草茶,做香料,做胭脂,等明年我闲下来,自然要用上。这些都不说了,不知道水泡子地里的芋头长得可好?” 梅管家回答说:“好得很,家里就属这两亩多地不用劳力就可以收获了。这次种的是九头芋和红芽芋,水肥都是老天爷给的现成福,两亩多地收七千斤芋头不成问题。等秋天叶子枯萎了,就去挖出来,除去留种的母芋头,当饭做菜可以吃半年。剩下的大米也能给太太赚些银子回来。” 郁小闲知道芋头是耐储存的好东西,就是种起来没有红薯那样粗放好管理,七千斤芋头至少要留五百斤母芋头,那六千多斤,自然干燥脱水倒是比红薯耐储存,明年可以适当多种些。 经过梅管家这么一说,郁小闲就不用再巡视竹山了,那半亩菜园,从来没有闲过,郁小闲也没必要管。送走梅管家之后,她把整个巡山的结果回忆了一遍。首先是确定的是连着好几年,竹山上的竹林可能除了春笋和一点夏笋就没有出产了,想要吃冬笋,至少要有四年以上的老竹子。 郁小闲统计了一下今年的预期的收获,晚稻能收获一万多斤,在套种的模式下,今年可以收获近两千斤大豆,至少五万斤红薯,还有七千斤芋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