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事_神奇的五华山(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神奇的五华山(二) (第4/6页)

水迹似的佛像磕头、烧香。附近有灾有难的人听说这里有个菩萨,也来向隐龙桥祈祷。平铺有一位妇女,嘴巴上生了个肿毒,在这里烧香,在桥下舀了些水回家洗涤,居然将那肿毒洗得掉下一块骨头来;以后,就痊愈了,只不过嘴巴歪了一点。这个人没几年还活在世上。还有个人,因为男女关系,被人戳了十二刀,鼻子被割得挂着。他家里人也来烧香磕头,代他求乞,舀水回家洗涤,居然也洗好了。这样,大家都说“隐龙菩萨显灵”,名声大震。来烧香磕头的人多得很。渐渐的,很远的地方也有人专程前来求乞,有南京方向也有徽州方向的;其中有坐轿的也有骑马的。当时拦桥建了个房子,像亭子一样,四周没墙,先是盖的草,后来还盖上了瓦。桥下菩萨像面前拦涧沟挡了三块木板,供人们磕头祈祷;从桥上到桥下的旁边放着一口大锅,算是香炉。香客们的大香小香,直接往大锅里香堆上扔。这些香大的有半人高,还有吊香、大盘香用竹篙子悬着烧,前后延续约一里路,一天到晚香烟缭绕。许多人送来旗杆,先两根并排一栽,后来太多了,就一根靠一根地蓬起来,一直从隐龙桥“蓬”到了撵子山边上,约五十米长的地方,都蓬起了旗杆,真是多得不可胜数。旗杆是用小松树做的,一送就是一对,三米左右长,七八寸粗,上面用小木板做个四方盒子,盒子两头各挖个圆洞,旗杆顶上还留着一撮青绿色的松毛,算是“万年长青”。有两个吹鼓手,来了香客就吹喇叭。人家丢的香钱也被他们收了。丢香钱一般是一百块两百块,也有丢一千两千的,最多的也就一万两万。当时,一百块只是现在的一分,一千块就是现在的一角,一万块才是现在的一元。可见,当时来烧香的,多是穷苦百姓。尽管这样,那吹喇叭的一天收入也不少。因为香客多,桥两头许多人在露天下做小生意。做生意的人一个接一个,就像一条街,和烧吊香的一样,也延续了一里多路长;还做了两个茶棚子,既卖茶又卖饭。这些做生意的人都能赚些钱。

    这样持续了三四年。四老爷(新四军)见太轰动了,大约不利于他们活动。一个晚上,放火烧掉了桥上的房子,香客们送的旗杆也被烧得尽光。那天烧房子时,两个吹喇叭的人吓得躲进了王玉来家的灶间里。此后,香客少多了,但是还有个拽子(手和胳膊残废的人)守在茶棚里,收点零星香钱。有天晚上,那拽子不知道怎么搞的,失火烧掉了棚子,他只好回家去了。之后,烧香磕头的人就渐渐地少了,隐龙桥还恢复了原来的清净。

    本文2362字,整理于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为您导游

    ——五華山景点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当您阅读了以上的文章后,对五华山厚重的佛教文化和她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会有初步的认识了。您一定会认可:五华山佛教历史不仅悠长,而且光彩夺目。因此,对五华山会有感情了。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山上许多古迹已经不复存在,可是,作为“名山”,她依然没有失去应有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我愿意做您的导游,与您一起游览五华山的名胜景点。这样,不仅会加深您旅游的兴趣,而且还会让您更加容易体会到“神奇的五华山”实在的内涵,理解其所以称之为“神奇”的了。

    总概

    五华山名胜景点名称

    地设五峰胜景和,青龙昂首顶天锅。

    青狮白像充门卫,神犊灵龟比上坡。

    雅韵悠扬响水洞,怡神养目泛粼波。

    百丈巍峨惊石壁,千寻飘渺览江沱。

    观音岩上瞻三绝,地藏塔中仰一多。三绝:指以山体自然石壁为墙、凿佛龛、雕佛像,一多:指地藏王佛塔三层四方都有地藏王像

    无意井中横木影,有心泉底识鱼梭。传说杯渡建庙时,所用木材均出自金鱼泉中,现在无意中还能看见木材的影子、现在泉流中有金鱼游动

    仙人靠背遗颅枕,和尚诵经念弥陀。

    碧霄际月压群峰,桂月晨曦别样红。传说桂月峰上有丹桂,是别具一格之桂

    鸣磬峰顶生紫气,麓溪行道叹峥嵘。

    宿猿归虎神仙洞,白像青狮奥妙中。

    金鱼卓锡喷云雾,西山凤凰吐玉泓。

    地茔太子呼天子,桥藏太子号隐龙。

    上马石墩留古迹,山门朱氏话遗踪。本来是上马踏脚用的石头,现还在上马自然村大塘拐土地庙旁

    龙溪虎溪桥不见,御书单传阁俱空。御书阁,单传阁续修于宋,火毁于明朝

    和尚冲僧皈杳远,寺冲俗化与民同。和尚冲即堰塘村民组所在地,当时是和尚聚居的地方、寺冲是是水库下学屋王家村一带的地方,当时都是寺庙

    杨汉荣诗文,方时学注释

    五峰拱合的五华山

    五华山的神奇特点,是五座山峰都在这里隆起,形成了五峰拱合的形态。于是,这五座山峰拱合着的山脚下,成了稀有的好地形。加上这里风景秀丽,景点独特,早在两千多年前晋朝的时候,佛教传人中国时,这里就有了佛教寺庙。此后,印度高僧杯渡来传播佛教时,选定了这块宝地,广建庙宇。于是,这里的佛教不断发扬光大,地藏王在九华山登坛以后,五华山便成了佛教胜地“江东第二禅林”。

    这五座山峰,人们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特征,分别被命名为桂月、行道、紫气、碧霄和鸣磬峰。这些名称的含义,很明显,都是有着很浓厚的佛教痕迹。剖析这些原因,我们更能了解五华山的佛教文化之悠远与厚重。

    这五座山峰的排列,站在龙溪桥上看,面向东北,顺序往西南,再向东南旋转,第一座山峰是桂月,第二座是行道峰。行道峰是五座山峰中最矮小的一座。第三座,也是最西边的山峰,是紫气峰。挨着紫气峰西南的是碧宵峰。碧宵峰是五华山最高、也是最大的山峰。他的主峰叫望江坨,海拔是279米,古称二百八十丈。279米虽然不算高海拔,可是,这里的地平面海拔也不高,它就显得挺拔而巍峩了。站在望江坨上,晴朗的天气,可以看见十多公里以外的浩淼长江。碧宵峰往东是五峰之一的鸣磬峰。鸣磬峰外边有一座小山,叫做拜台山。因为它的位置在太子坟正南面而得名。鸣磬峰与桂月峰隔着五华山山冲相望,是五峰中南北两侧最东边的山峰。

    这五座山峰,从东北围向了东南,使这里成了五峰拱合、中间共一处平地,即五座山峰的山脚都在这里的奇特地形。这便是五华山的地势所以能够著名的主要原因。

    各处景点

    ——主要根据杨汉荣先生辑录的资料撰写

    在这里,我将自告奋勇地为您游览五华山,做一番导游工作了。

    盘上盖

    这是进入五华山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这里虽然没有了“如云如盖”的古松,却也还郁郁葱葱。相传,地藏王在五华山讲解佛经时,有一个魔怪天天去听讲,听过以后,就到这里盘踞在松树上休息,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因此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只见它常常盘踞在松树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