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五华山(二) (第5/6页)
因此只叫它是“盘松怪”。时间长了,盖与怪发音相近,便叫成了“盘松盖”;又一种说法是:这里松树本来长得如云如盖,叫盘松盖是正确的;还有的说,这里因为松树成片,树冠长得如云如盖,像盘子一样盖在天上,不见天日,来到这里,其实就是来到了盘松间,这里的人“间”与“盖”发音基本相同,把盘松间叫白了,便变成了“盘松盖”。不知道什么原因,文人们将这名字写到纸上,竟将“松”写成了“上”,居然变成了截然不同的“盘上盖”了。 相传,地藏王离开五华山时,有些恋恋不舍。曾经在这里打盘趺坐,仔细察看五华山的地形。他本来多次察看五华山只是“五龙五珠”,现在看来,实在是“十龙十珠”的地形,非常反悔已经决定离开这里。佛经上有“大神不走回头路”的说法,这样,他还是离开了五华山,上了九华山。
站在“盘上盖”这里,设身处地,看着眼前的风景,想着这个地名的由原,很值得我们深深地玩味。 五华山水库 过了盘松盖,就来到了五华山水库的跑洪道里,五华山水库映入眼帘了。青山之中忽然现出碧波荡漾的水面,当然令人感觉焕然一新。站在水库大坝上,举目望着刚才来的方向,会感到居高临下,心胸豁然;举目五华山,像是屏风绿帐围在四周,处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您,会觉得格外心旷神怡。您要是游山累了,再来乏舟水上,则又会进入醒神悦目的境界。这座“学大寨”中的产物,虽然为五华山增加了景点,却也淹没了几处古迹。这主要的是太子坟和虎溪桥、五华山的碑林,等等。水库具体情况,请参阅《世说五华》中的《五华山水库》一节。 龙溪桥 从公路上下来,进入现在的寺庙区,所经过的第一座小石桥,便是龙溪桥了。原来的龙溪桥在建筑水库时被撤掉了,材料修筑水库用去了。现在的桥,是近年建筑起来的,没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当年,这里还有座寺庙,叫做“降福寺”,解放前后便被毁去了。 隐静寺 进入五华山的寺庙区,首先迎接您的,是最古老的寺庙——隐静寺。这虽然是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经杯渡手建筑过的古刹,然而眼前的隐静寺却是清代的建筑物。前后三进,有殿堂十多间。 相传殿后岩石称观音岩,岩上雕刻着宋代佛像十多尊。目前难得寻见。 现在“隐静禅林”木匾,以及匾上四个字,都是当代书法家程家庆先生书写并赠送的。“隐静禅林”石匾,字是鲍新民先生书写,另请人雕刻的。 石头和尚 隐静寺与观音庵之间的半山上,有一自然耸立的天然岩石,酷似站立诵经的和尚。被人们称为石头和尚。相传,是古代隐静寺里一位得道的和尚诵经时化身在这里了。 观音庵 我们再顺着盘屈折叠的山泉,沿着石片铺就的古道,这就行走在碧霄峰下了。行不多远,来到观音庵。现在的观音庵,是改革开放后建筑的。虽然有些因陋就简,却也还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里为什么修筑了观音庵呢?相传,从前有一个书生去赶考,路经这里,走得累了,坐下来休息。无意中见水井上有一朵莲花,托着观音大士端坐在上面。书生感到好奇,于是便向观音大士祈祷起来。他去考试,果然得到了好的成绩,做了大官,之后,他便在这里修筑了观音庵——相传这个赶考的书生,便是马塘冲的陈显祖,他官做到了“州同”,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市市长的级别。 观音庵这地方虽然局促得很,里面却有两处奇特所在。第一奇特是庵的座墙是山岩。一般的山岩都很潮湿,而这山岩下便是金鱼池,竟然干爽得如砖砌的墙。第二奇特,是在这山岩上雕刻着佛像。这两样,与其他地方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 金鱼池 观音庵后面有一处水井,迎接着高山上的泉水,终年不断。井中有成群结队的小鱼,叫做金鬣鱼。从古代便有传说,改革开放前已经绝迹,寺庙重新修建后又重新出现。人们都说,这是五华山重新走向兴旺的预兆。这种小鱼虽然很小,却非常神奇,它只能在这一个地方生活,若移至别的地方,无论如何也养不活。曾经有人把它用小瓶装着,送到安徽省生物研究所研究,却也没有研究出名堂来。 此鱼仅二寸来长,体型线状,鳍鳞灿黄,阳光照射,金光点点;人们欣赏它时,它依然神态自若,摇尾畅游,让人爽心悦目。宋朝人杨杰曾做诗咏诵今鬣鱼道: 岩深映碧罗,金鬣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 当年,杯渡在五华山修建寺庙时,所用的木头,都是从这井里出来的。所以这井也叫“木池”,寺庙修筑完工后,总管师傅无意中说:“木头够了。”这井中就再也没有木头出来了。如今的人只要没有介意,还能看到水井中漂浮着半节木头;可是,要是用心地察看,便看不见了。 木、米、盐、酱池 五华山的木、米、盐、酱池,是神奇的水池。相传当年杯渡在五华山广建庙宇时,所需物资都由这些池里供给。现在,除上述金鱼池外,其他诸池,都被水库淹没了。 灵龟 从观音庵出来,目的地就是地藏王正殿了。可是,一路的胜迹又让我们浮想联翩。眼前有一处石头,极似伸长脖子的乌**。传说,这是真正的乌龟。它为了要聆听地藏王讲解的佛经,吃够了千辛万苦,从遥远的湖滩上,用它那“爬行的速度”,爬得已经能听得到念经的声音了,却被慌忙奔来的耕牛一脚踩得伸长了脖子,永远停留在这里了!详情请参阅《世说五华*金牛、灵龟和金人》一文。 青狮石 地藏王名字叫金乔觉,俗名叫金守忠。他从朝鲜来到中国,曾经在许多寺庙讲解过佛经,传授佛教。他曾经计划把五华山做为自己永久的道场。因此,在这里进行过长时间的佛经讲解。佛主释迦牟尼对他在五华山讲解佛经的地方十分注重,于是派来了青狮和白像前来守护,以防不法的妖魔鬼怪的sao扰。于是,青狮和白像奉命来到正殿门口,一左一右地俯伏下来,担任着地藏王道场的守护责任。这尊石狮因为是俯伏着的,所以比较矮小。 白像石 白像和青狮的任务是一样的。它们忠于职守,诚诚恳恳地把守着正殿。地藏王后来认为五华山地势偏弱,不适合他做永久的道场,辞别了五华山,上了九华山。于是,这一对守护正殿的青狮白像,还忠于着它们的职守,年代久了,终于变成了岩石,成了五华山正殿的永远守护神。 青狮白像洞 就在青狮白像石后面,正殿前面,有一个石洞,叫“青狮白像洞”。洞口比较隐蔽,看似一条大石缝,可是里面却是深邃莫测的洞xue。早先,一位游客曾经点着蜡烛钻了进去。蜡烛燃烧完了,只好出来。一人问他里面的情况,他说:“我已经走了很远了,可是,还远远没到尽头;只是蜡烛不够,只好出来了。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