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上 宋徽宗罪已禅大位 (第2/2页)
的地方就是信德府。从他所掌握的消息来判断,信德府预料有宋朝的重兵防守。自从中山兵败之后,他对宋军开始有了新的看法。因此,对攻克信德府颇不自信。他更担忧的是另外一种结局,即屯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难以收拾。 其时太史正好来至军中,这天晚上,宗望请其仰观天象,以观察帝星的吉凶祸福。初时,只见帝星冥冥灭灭,笼罩在一层云雾之中,黯然失色,更不用说有什么光泽了。太史说道:“jianian邪之气侵犯帝府,南朝皇帝被众多jianian臣群小所包围。只所以晦暗而无光泽者,是帝座不保之象。”宗望听了,心中大喜,以为南朝皇帝昏聩无能,jianian臣当国,小人乱朝,这样的一班君臣,等待他们的命运就应该是亡国灭宗。正要离开之时,又听得太史说道:“且慢,帝座又有了变化。”宗望闻言,也就收住了脚步。又过一会,只听得太史又用十分惊异的语气说道:“太子,这是什么一回事情?你看,包围着帝星的那层云雾已经渐渐散去,而帝星也开始慢慢有了光泽。太子快看,现在又比刚才亮多了,由此看来,南朝国中有人。太子若要有所行动,还需慎之又慎。切记,切记。”宗望听了太史之言,大惊失色,说道:“南朝未为可图。”遂有收兵北归之意。原来,古时的帝王大臣崇尚迷信,又用种种天象来自欺。所谓的以观察天象来断定兴衰,绝系无稽之谈。今日观之,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只因为史料有此记载,辑录于此,以作笑谈而已。 且说金人分道南侵,东路军攻取了燕京,西路军围攻太原城的消息传至北宋的都城汴京之后,宋朝君臣闻之,莫不惶然失措,不知所为。宋徽宗信奉道教,被教门尊称为玉京金阙七宝元台紫微上宫灵宝至真玉宸眀皇大道君。所以,历代的人又称其为道君室帝,来源于此。当天晚上,宋徽宗就到御建道观,祈天求助,其辞云:“奉引玉清神霄保仙元一六阳三五璇玑七九飞元大法师都天教主臣某,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言高上玉清神霄大阳总真自然金阙,臣曩者君临四海,子育万民,缘德非薄,治状无取。干戈并兴,弗获安靖。以宗庙社稷,生民赤子为念,已传大宝于今嗣圣,庶几上应天心,下镇兵草。所冀迩归远顺,宇宙得宁,而基业有无疆之休,中外享升平之乐。如是贼兵厌戟,普率康宁。之后,臣即寸心守道,乐处闲寂,顺天昭鉴,臣弗敢妄。将来事定,復有改革,窥伺旧职,获罪当大。已上祈恳,或来至当,更企垂降灾咎,止及眇躬。庶安宗社之基,次保群生之福。王兵永息,万邦咸宁。伏望真慈,特赐省鉴。臣谨以神霄值日功曹更持臣密表一道,上诣神霄玉清三府,引进仙曹,伏殿告报。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再拜以闻。”在这篇祈文之中,宋徽宗向他所信奉的飞天大法师都天教主求救,同时也有了禅位之意。
当童贯从太原以赴阙禀议为借口而遁归京城的时候,其时宇文虚中以参议官亦在太原。他一直认为庙谟失策,主帅非人,将有纳侮****之祸而上书言是事,未被采纳。听到金兵分道入侵的消息,则坚决主张抗击。童贯挟其回到汴梁之时,已经是九月了。这时,粘罕兵围太原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城。当宇文虚中前来谒见宋徽宗的时候,这位其时已是束手无策的皇帝颇为后悔。他对宇文虚中说道:“想当初王黼不用卿言,致有今日之患。如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如此,为之奈何?”宇文虚中奏道:“今日应该先颁罪已之诏,更革弊端。等到人心悦、天意回,则选择将帅,设防备御,方能挽救大局。”宋徽宗其时已经是胸无成算,听了此言,立即命宇文虚中起草诏命。这则罪?己之诏写道:“朕以寡昧之质,藉盈成之业。言路壅蔽,面谈佞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缙绅贤能陷于党籍,政事兴废拘于纪年。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旅之力;多做无益,奢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牟利者尚肆殊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灾异谪见而朕不自悟,众庶怨怼而朕不躬知。追维已愆,悔之何及。思得奇策。庶解大纷。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二边御敌之略。永念累胜仁厚之德,涵养天下百年之余。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应天下方镇、郡县守令,各率众勤王。能立奇功者,并优加奖异。草泽异材,能为国家建大计,或出使疆外者,并不次任用。中外臣庶,并许真言极谏。”宋徽宗览之,感受颇深,说道:“今日不吝改过,可便施行。”诏下之时,庶民百姓之中,竟然有不少因感奋而痛哭流涕的人。 宋徽宗在局势危迫之下,急于得到善于御敌的将帅之才,思来想去,难得其人。最后想到了熙河主帅姚古与秦凤主帅种师道,打算命令他们各率本路兵马会于郑州和洛阳之间,外援河阳,内卫京城。宋徽宗顾谓宇文虚中说道:“卿与姚古,种师道亲如兄弟,宜以一使而护其军。”遂任命宇文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之职。宇文虚中受命之后,立即传檄姚古与种师道各率本部兵马,直趋汴京应援。 为了防备金人南下,宰相向时中当政,悉以禁军付于内侍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镇守黎阳,又调步军都虞候何灌率部往援。何灌对宰相向时中说道:“金人倾国远来,其锋难以阻挡。如今方平尽率京城精锐而去,万一不支,我将赖什么以善吾后,以卫我之根本?”向时中不以为意,次日又命何灌率兵而行。何灌以军不堪战为由,再次辞行。即使如此,向时中也不答应,并又任其为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路制制副使之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