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演义_第四十八回 下 金宗望小舟渡天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回 下 金宗望小舟渡天险 (第1/2页)

    第四十八回下金宗望小舟渡天险

    宋徽宗以金师日迫为忧,食不甘味,夜难成寐,遂有禅位之意。这一天,他在一幅绢帛上面,用他那独具风格的瘦金书体书写了“传位东宫”四个字,授于李邦彦。李邦彦接了过来,审视许久,口中连连夸道:“果然是好笔力,好书法,字字如珠如玉,刚劲如铁。”宋徽宗的心意已经非常明了,但李邦彦却又瞻前顾后,只怕误解了宋徽宗的原意,并不敢承头去办。他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以谨慎小心为好,便又带了字幅,来见蔡攸。蔡攸见了,心中琢磨了半天,这才对李邦彦说道:“这件事乃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你说不得,我也筹划不得。但有一人,他却能行。”李邦彦问是何人,蔡攸说是他的门客,即现任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兼侍讲的吴敏。李邦彦听了,大喜道:“吴侍讲应能出面,此事也就好办的多了。”

    次日,蔡攸即引给事中关敏入宫应对。其时,宰执大臣俱都在旁,吴敏进前奏事,当下又问道:“金人逾盟,举兵反叛,陛下以何来应敌?”宋徽宗听了,凄然说道:“奈何,奈何。”这时,殊不知宋徽宗东走大计已定,即命户部尚书李梲先出守金陵,以作筹备。吴敏默然而退,诣都堂而言道:“如今朝廷作好了东走的打算,如此轻而易举地放弃了祖宗经营多年的京城,是何道理?此命果要执行,则须死不奉诏!”宰执以此言告知宋徽宗之后,遂令李梲罢行。又过几日,宋徽宗又任金太子赵桓为开封尹,并决定东走。吴敏遂借奏对之机,向宋徽宗推荐了李纲。

    李纲字伯纪,本为邵武人,自其祖时迁居无锡。政和二年进士及第,后来官居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之职。曾因言事而得罪了朝中权贵,改任兵部员外郎。宣和七年,又被提升为太常少卿。宋徽宗颁诏起师勤王,并任金皇太子赵桓为开封尹,还令侍从各具所见而告之。李纲得知之后,遂上御戎五策。李纲和给事中吴敏极为友善,他在私下曾经对他说道:“以皇太子为开封尹,这难道不是委皇太子以留守之任吗?强寇入侵,猖獗如此,非传皇太子以位号,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东宫恭俭之德闻于天下,以守宗社才能算得上是名正言顺啊。公以献纳论思为职,何不为上言之?”吴敏说道:“如果让皇太子监国,这样可不可以呢?”李纲说道:“唐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不出于唐眀皇,后世深以为憾。主上聪明仁恕,公言万一能行,我们将会看到金人悔祸,宗社安守,天下百姓受福不浅。这种局面,也就是我们现在梦寐以求的呀。”

    次日,吴敏又入见宋徽宗,并以李纲所言相告,还说自己的看法跟李纲相同。宋徽宗听了,当即传旨召李纲入宫议事。李纲见了宋徽宗,刺臂血上书而道:“皇太子监国,实乃典礼之常。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间,犹守常礼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以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之心,以死捍敌,天下可保。”宋徽宗看了这篇以鲜血写成的奏疏,心中颇为震撼,内禅之议也就由次而确定下来了。

    又隔二日,宰臣奏事,宋徽宗将李邦彦留下,以吴敏,李纲之言相告,并令其将‘传位东宫’四字书幅公开。因下诏禅位于皇太子赵桓,自称曰道君皇帝。皇太子赵桓入于禁中,被服涕泣,固辞不许,遂即帝位,时年为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金太宗天会三年。皇太子即位称帝,他就是宋钦宗。遂颂诏大赦天下,诏书道:“我国家创业守成,绍二百年之祚运,宅中图大,奠三万里之幅员。施及渺躬,嗣鹰神器。永念缵称之重,懼及春冰,载唯临驭之艰,凛深朽索。矧今边陲未静,师旅方兴,肆唯旷荡之恩,用慰遐迩之望,可大赦天下。”并尊其父宋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退居龙德宫。皇后为太上皇后。并以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蔡攸,吴敏副之。又遣给事中李邺为使者,出使金国,以内禅之事相告,且请修好。

    却说宗望因太史夜观天象,看到帝星暗而复旺,以为南朝有人,未必可图。正在这时,恰好宋朝使臣李邺来到军前。宗望从使者口中得知宋徽宗已经禅让于皇太子,他听到这个消息,恰如掉进了冰窟之中,从脑门一下子凉到了脚心。送走宋朝使臣,宗望招来诸将,商议退军之事。诸将听了,皆默不做声。郭药师说道:“南朝未必有备,不如姑行。”只因为降将郭药师的这一句话,却断送了北宋的大好河山,致以数百年间战火不断。宗望听了,摇头不信,说道:“未必二字,岂能当得三军将士的生命?”郭药师说道:“太子若是不信,且听我仔细言之。当初辽国未亡之时,燕京为辽国所属。在宋辽两国的边境之上,南朝驻有重兵防宋,这也是事实,可是,当辽国灭亡,燕京归属于南朝之后,其边境的位置起了变化,旧的边境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驻于燕京的大军,却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此外,从燕京至汴京的途中,再就没有什么象样的军队了。再者,童贯虽为两路宣抚使,但他以为燕京已得,而云中数州仍未到手。因此,他一直住在太原,以图谋取云中之地。童贯手握兵权,他走到那里,宋军的主力也就部署在那里。那么,太原也就是南朝的重兵屯驻之地了。由此观之,汴京空虚,已是必然。望太子切莫失去良机,速作决断!”宗望听言,说道:“将军之言,不为无理。但军中之事,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将士的生命,一点也马虎不得。我虽然不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但也不能是一个无谋的莽夫。且待我思之,再思之!”

    又隔一日,宗望忽然得到了一个令他十分吃惊的消息。原来昨天下午,大皋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