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演义_第四十八回 下 金宗望小舟渡天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回 下 金宗望小舟渡天险 (第2/2页)

领所部人马,拔寨而起,不知去向。宗望心中暗想:“大皋本为辽人,在辽阳之战中,辽兵大败。大皋脱身而至宁江州。宁江城破之际,大皋越城而逃,为金兵所获。太祖皇帝问起他的家世,他如实相告。太祖皇帝看到他英勇矫健,且又忠实可靠,遂收为养子。后来,又被授于猛安,在军中一直担任要职。在历年的激战之中,他向来以敢打敢拼而闻名于军。敌人闻之,无不丧胆。因此,他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立下了赫赫战功。像这样一个忠勇于国的人,他率领本部人马,不辞而别,又能去干什么呢?

    突然之间,在宗望的脑海之内,涌出了一个奇异的想法:大皋会不会率领本部人马,孤军前往攻打信德府呢?是的,完全有这个可能。

    原来,在诸将之中,大皋是坚持要攻打信德府的态度最为坚决的将领,他曾经多次向宗望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当看到宗望的态度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还提出过率领所部人马前往攻取。宗望以为把握不大,甚至近似于冒险,所以也就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了。大皋听后,虽然在口头上没有再说什么,但看得出来,他的心中颇不以为然,脸上也露出了愤愤之色。当时,宗望也没有直说什么,只是一笑了之。前两天,宗望又召集商量撤军之事,大皋的神情显得极为激动。不过,他又很快地恢复了平静,也许心中已经有了主意。由此看来,这应当算是大皋的一次最有预谋的举动了。

    果然不出宗望所料,紧接着他便得到了一个确凿的消息,大皋真的率领本部人马,前往攻打信德府去了。宗望略思片刻,毅然做出了决定:金军倾巢而出,前往声援大皋。这实际上也算是一种预示,表示宗望也已经下定了攻克信德府的决心。至此,大皋的一次率意的行动,却意想不到的催动了宗望南伐的步调。

    信德府处于燕京和宋朝都城汴梁之间的冲要之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像是棋局之中的一个制高点,如果占据了它,就可以俯视四周,声援八方。宗望的眼里早就看中了这个战略要地,欲图取之。又怕难以速战速决,反而犹如骨鲠在喉,更为所困,因此迟迟难下决心。大皋以为宗望打算撤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德府挡道,因此,他想孤军攻取信德府,以打开南下的通道。

    大皋率军进之信德府城下,围攻一日,全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进展。次日凌晨,他又号令全军从四周发动佯攻。这里攻打,那里就停止。那里攻打,这里就停止。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使得城中的守军摸不清金军的真正意图。而大皋却潜藏于一个制高之处,对城中守军的防守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很快就发现,城楼乃是信德府的最高点,若能夺取城楼,则城中的防守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攻城部署,他在其他诸处作为佯攻而吸引宋军的注意力。又集中了军中所有的神射手,以箭猛射防守城楼的宋军。只要宋军一露头,便以箭毙之。不出片刻,城楼的宋军便已经被歼灭大半,剩下的也都纷纷逃溃而去。大皋又挑选了几十名善于攀崖登高的敢死之士,在神箭手的掩护之下,就像猿猴一样,灵巧的爬上了城楼,潜身于楼角之间,以箭俯射城中,守军顿时打乱。大皋趁着宋军慌乱之际,攻破了城池。

    当宗望率领大军来到信德府的时候,大皋已在城外等候多时。他对宗望说道:“太子,南下的这块石头已经被末将搬开了,现在就该轮到太子下最后的决心了。”宗望说道:“目无主帅,本该依军法从事。姑念取城有功,将功补过。”大皋说道:“只要太子能留下我这颗脑袋,再大的惩处,我也接受。”说罢,大笑而去。

    宗望率兵进至邯郸,宋守将董才开门迎降。宗望自从得了郭药师,对宋之虚实了如指掌。如今得了董才,对宋之地理更是了如指掌。于是,上表金太宗吴乞买,请任以军事之职。金太宗吴乞买俱赐二人之姓为完颜氏,皆给以金牌。与此同时,宗望又派遣宗弼前往攻取汤阴,派遣大皋前往攻取濬州。过不数日,捷报相继传来,宗弼已经攻拔汤阴,宋兵三千多人投降。进主御河,宋人已烧御河之桥,军不得渡。宗弼派遣部将合鲁率领七十余骑涉水渡之,斩杀宋焚桥之兵五百余人。大皋也率军攻下了濬州。宗望得此捷报,不由大喜。遂催军进至濬州,打算渡河。

    原来,宋内侍梁方平奉命率领禁军精锐渡过黄河,驻军于北岸,打算进击金军。及其看到金军铁骑突至,惊慌失措,不战而溃,急忙向南撤退。而南岸防守河桥的宋军这时也望见了北岸飘扬着金军旗帜,于慌乱之中,急忙放火烧断了河桥和缆绳。宋军大凡没有撤至南岸的数千人,不是掉到河中淹死,就是被金人杀死,无一生还。其时,何灌率领的援军刚刚到达濬州,正好看到了梁方平狼狈南窜,也望风而溃。黄河天堑的南岸,竟然没有了宋朝的一兵一卒防守,这也算得上是一桩咄咄怪事。

    宗望在诸将的簇拥下,来到了黄河岸边,望着涛涛的黄河,俯视许久,遂号令全军中道:“军中有谁能最先渡过黄河者,其功为上!”大皋奉命派军卒搜索黄河沿岸上下几十里之内,仅得十余只小船。金人就靠着这十几条小船,将数十万大军渡过了天险黄河。仅仅骑兵,就经历了长达五天五夜的时间,步兵犹然还未渡过一人。宋朝君臣之无智无谋,至此昭然若见。宗望渡过黄河,立马于南岸,望着滔天浊浪,不由谓然叹道:“真乃天造地设之险,假设南朝在此有三千人马,守住河岸。我即使有百万铁骑。又能奈何!南朝上下,可谓无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