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_童年记事:第八章 29 江湾农村,领养孩子,杀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童年记事:第八章 29 江湾农村,领养孩子,杀猪 (第1/2页)

    第八章29

    江湾农村,领养孩子,杀猪

    这几天我和小黄天天晚上守着无线电听气象预报。阿婆说了,天一好我们就去江湾,如果下雨就再要等。听了没几天,我们便发觉气象预报一点都不准。它预报明天要下雨,可到时候偏偏是艳阳高照;报天气的人说今天是晴天,可外面却正下着大雨呢。我们觉得很好笑:报气象的人太傻了,为什么自己不到外面来看一看走一走呢。昨天晚上阿婆说了,礼拜六下午我们就去江湾,住一晚上。我告诉阿婆,气象预报说这两天都要下雨。阿婆说听她的准没错。

    礼拜六早晨还有些零星小雨,到了上午天就放晴了,阿婆说的比气象预报还准。她烧了一大方五花夹心rou,再带上五分一包红小米,到了江湾给我们烧酱子rou吃。阿婆给她儿子挂了个电话,我们就准备出发了。只见小黄匆匆地跑来,一手拿一只约一米长的潜望镜,另一只手拿了一只袋子,里面装了一些米。阿婆问他带米干什么,现在乡下又不缺粮。小黄说这是他一天的口粮。

    我们从前弄堂穿出到嵩山路,过兴安路便是淮海路,在大东食品店门口乘五路有轨电车,花五分钱乘四站路便到北火车站,再换五十一路公共汽车,买一角五车票到江湾。在等候发车的几分钟里,就有好几个小贩上车来。有卖报纸的,卖零食和点心的。而我要买的,是那诱人的冰糖山渣。冰糖山渣,酸甜可口,不仅好吃,而且很好看。红红的山渣穿在竹签上,很是惹人喜爱。

    不一会儿,一个老头扛着一根扎有稻草桩子竹杆上了车,上面插满了一串串冰糖山渣,就像一棵小果树。阿婆花了两角钱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串,小黄说我们俩吃一串就够了,省下的一串给江湾伯伯的女儿丽娟吃,这样我又少吃了半串。

    江湾伯伯本来是住在SH的,而且也有工作。可是他们夫妻结婚多年却一直生不出孩子,他们便想去医院领(收养)个男孩。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一看摸样挺不错,就是有点小缺陷(六指头),他俩有点犹豫了。

    这时另外一对领了女孩的夫妇就找上门来,想用女孩和他们换男孩。这女孩长的是眉清目秀,江湾伯伯他们一看就喜欢。便言明,男孩子有点小缺陷,若是换了,今后不能反悔。对方一看这男孩,就对江湾伯伯说,这点小毛病不碍事(可到大医院切掉,如有劳保,花不了多少钱),就是缺胳膊断腿的,他们也愿意换。

    江湾伯伯一是怕对方后悔,二来担心邻居多嘴,便狠狠心,从SH搬到了江湾乡下。他和女儿是城镇户口,他在一个废品回收站当主任。江湾mama本来就没有工作,到了江湾她的户口便落在了人民公社,成了农民,他们才有了自留地,也有了造房子的宅基地。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就在江湾安了家,过起了安逸的乡村生活。

    汽车一过虹口体育场便到处是农田,到了逸仙路,公路两旁躺着不少劳作了一天的耕牛,大部分是水牛。它们不紧不慢、很悠闲地咀嚼着先前吞下去的草,慢慢地将再次咀嚼后的草咽下去,胃里又有一团新的草涌上来第二次加工,这是因为牛是反刍动物。小人书里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位个头矮矮的牧童,坐在高高的水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别提多神气了。

    路旁还有一些山羊,有的在啃青草,有的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晒太阳。田里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煞是好看。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农宅,点缀在公路的两旁和田野的深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远处的煤气包在慢慢地转着向我们移动。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站了,江湾mama和丽娟在车站等我们。

    “江湾mama好,丽娟好。”我和小黄马上和她们打招呼。

    “丽娟,他就是我跟你提起过的小黄,和海伦一样,我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海伦也来过江湾好几次,和丽娟成了好朋友。

    “看这个孩子,长得多好啊。”江湾mama夸起小黄来。

    丽娟和我们同岁,白白嫩嫩的,长得很漂亮,从穿着打扮上根本看不出她是农家的孩子,她本来就是城里人嘛。

    天气特别的好,太阳照在绿绿的田野上,大地上蒸腾、弥漫着乡间农作物特有的香气。路边和田埂上到处开满了黄色的小野花。阳光,翠绿的麦田,温暖的风。突然,一股沤熟了的大粪气味,和着暖洋洋的春风,从田野里吹来,

    “这是什么气味?”小黄好像是第一次闻到。

    “是稻花香。”只要我闻到这种气味,我都这么说。

    “小黄,不要听阿巍的。这是大粪气味。”丽娟连忙解释。

    “没有大粪臭,哪来稻谷香。”我大约是受了这种说法的影响。没走多少路,我们就看到了一只水泥砌成的大粪坑,它直径约三米,深两米,里面全是黑里带绿沤熟了的大粪。我想这很危险,要是哪个小孩不小心掉下去,那可要被臭得发昏的大粪淹死,那要比跳黄浦江难受多了,喝的不是河水而是人拉的屎啊。

    这时小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那是一只国民党留下来的钢骨水泥碉堡。我们还特地跑过去看个究竟,碉堡的铁门锁着,里边什么都没有。我告诉他,江湾有不少这样的碉堡,因为附近有一个军用机场。

    “哎,阿巍,丽娟长得有一点像晓萍。”小黄悄悄地对我说。经他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她俩还确实有点像,我平时还真没看出来。

    到了家,小黄把米袋往桌上一放。江湾mama忙问这是干什么,小黄说这是他一天的口粮。江湾mama笑了笑,说明天还是让他带回去,现在农村不缺粮食,还说今天晚上要烧一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