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落井下石 (第1/2页)
第四十一章落井下石 果不其然,两天之后,前一阵安于当配角的局党组郑副书记一反常态,慷慨激昂地召集党组会议,领头统一思想,从政工、计划、财务等处室物色人手,硬拉着技管处尤副总工程师参加,组成五人调查组,亲自挂帅,浩浩荡荡地进驻市属砖瓦厂,去调查处理新产品生产事故。 自然,以汤炳权书记为首的厂党委一班人来了个隆重欢迎热情接待,主动协助积极配合。 局调查组来到之前,厂区内外的大字标语旧貌更新—— “热烈欢迎市局调查组莅临指导!” “在厂党委正确领导下,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 “解放思想批极左,拨乱反正防极右!” “查清事故,吸取教训,端正路线,整顿企业!” 好一番热闹态势! 局调查组莅临之后,上下动员层层布置,上至厂党委会、党政工团骨干会、新产品技术攻关领导小组会,下至事故现场分析会、老工人座谈会、青年工人座谈会,大大小小分门别类的会议一个接一个地召开。 好一派紧张气氛! 郑副书记坐镇厂长办公室,时而按汤炳权提供的“知情人”名单,找一些干部工人谈话,时而听取调查组成员的汇报,时而接待上门来访者的反映,一副忙碌劲头。从各方面提供的情况看来,对新产品工艺改革之举,群众反应有褒有贬观点相异,但多数人的表达都趋向一致,使他得出个显明的印象——厂长曾有为标新立异,似有个人野心;刘忠才政治上不可靠,是图个人奋斗。他赴市建材局任职后,很少下基层,从来没到过这家工厂,为了显示深入群众办事认真的姿态,常常抽出时间,在汤炳权陪同下踏着四方步,到各处走走,参观一下各车间的生产,借以体现局领导对砖瓦厂的关心和重视。 好一副威严架式! 这态势、这气氛、这架式把厂里的职工群众搞糊涂了。人们不会忘记三年以前那些颠颠倒倒不堪回首的岁月,五花八门的“斗争”和“运动”轮番进逼花样无穷,只要望见厂区内外出现铺天盖地的新鲜标语,或是听闻上头有什么“工作组”之类进厂,就预示着灾难降临,过不了多久,必见有些人挨批挨斗,搅得大伙人心惶惶坐卧不安。远的不说,就说一九七四年秋那阵子,从市建工局来了个神秘的“联络组”,在厂里捣鼓了几天,石洪、张达功那邦造反派便摇身一变成“反潮流战士”,卷起了“反击****翻案风”的巨潮,斗大字体的新鲜标语铺天盖地,汤书记立马来个表态支持,接着就是平反复职未久的老厂长王勤和挨了点名批判,被逼着三次上台做公开捡讨,还要上挂下联层层过关,把老厂长刚刚好心建立起来的厂部技术革新小组和各车间质量管理小组一解而散,搞得乌烟瘴气人人自危,如今想起来还令人后怕。料不到,眼前之日,一场平凡的车间生产事故竟招来上级机关书记大人亲自带领调查组进厂,到处改贴新鲜标语,大小会议连着开,莫非又要搞什么政治运动,揪几个人示众,让大伙硬逼着打冤家,闹个鸡犬不宁吗?前车之复后车之鉴,职工们不约而同地谨慎小心起来,轮到开会或被叫去谈话的,除去少数几个往年的运动骨干或刚进厂门啥事不懂的小青年会瞎话乱说外,大多数职工都缄口寡言,喉咙里像塞了团乱草,将心里话憋在肚里头。自然,职工们嘴上不说心里明白,这场新产品工艺改革是小曾厂长一手搞起来的,如今出了事故,上头来调查,目标所指一清二楚。许多赞成和拥护改革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暗暗替曾有为厂长捏着把汗。 果然,职工们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局调查组成员们发扬雷厉风行连续作战的风格,大会小会连着开,个个随身带着个笔记本,查过程、追因由、摸情况、征意见,三天调查一朝汇总,汤书记还特派党委秘书兼团委书纪张达功协助局政工处王干事,两支笔头苦干了足足一个夜晚,写成了长达万字的调查报告,在调查组内部有争议地通过,任务便告完成。第四天晚上,厂党委隆重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上宣下令,对这场新产品工艺改革发生的生产事故作出了初步处理。 郑副书记以局党组领导和调查组组长的身份在大会上作了庄严的讲话,在“啊”、“嗯”、“这个”之类流行官腔的伴奏下,传达了事故调查的结论:“你们市属砖瓦厂个别行政领导人,为了提高新产品质量,主观冒险急于求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依靠少数人关起门来搞工艺改革,贪大求洋,盲目增加设备,工艺过于复杂,工人难以掌握,造成投产失效,发生五万多块砖头统统报废的生产事故,给国家和工厂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性质是非常严重的。全厂上下,尤其是领导班子,都应该整顿思想端正路线,批判错误吸取教训。至于粉煤灰砖新生产线如何处置,事故责任如何处理,需待曾有为厂长回厂以后,并由局领导研究后再作决定。” 接着,是汤炳权书记代表厂党委讲话,姿态高昂地先作了“对个别领导人错误********不力”的自我捡讨,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拥护局调查组的事故调查结论”的决心,最后宣布了厂党委的三项决定:“第一项,粉煤灰砖新生产线发生严重生产事故,工艺改革出现败局,新产品车间停产整顿,由团委书记张达功和车间主任石洪带领全车间职工举办学习班,总结经验教训;第二项,新产品工艺改革设计错误是导致生产事故的关键原因,主要事故责任在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组长刘忠才身上,但因身患重病未能参加投产指挥,待他病愈后再追究责任,另因攻关领导小组组员朱凤兰担负工艺技术指导严重失职,应该承担部分责任,责令她写出事故责任捡讨书再作处分;第三项,攻关领导小组组员包子荣辜负领导培养教育,流氓本性未改,在事故现场当众侮辱厂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犯政纪厂规,责令他停工反省,听候厂部处分。” 啊!虽然会场外未见点名标语,会场内未挂“批判大会”横幅,但会场上的气氛极其严肃,局、厂两级主要领导人严厉的讲话让人提心吊胆。虽然训话者只字未提厂领导主要成员的名字,但那事关“政治”、“路线”等吓人字眼的声声句句,分明是针对新厂长曾有为的不指名批判,他未来的命运不能不令人担心。 坐在会场上的职工群众默不作声面面相觑。包子荣大祸临头,耷垃下脑袋。朱凤兰身负重压,心慌神乱。中专毕业的生产科科员小李侥悻未被点名,但也止不住心惊rou跳。肩负重任的新产品技术攻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