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通鉴_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第3/5页)

不韦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国都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吕不韦觉得火候到了,于是把《吕氏春秋》带到皇宫请“秦王”过目、指点。

      圣帝尊对吕不韦大加赞赏,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比如吕不韦有个疑惑就是《吕氏春秋》中说大禹时天下有1万多个国家,商汤时才有3000个国家,周时只剩下几百个诸侯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

      圣帝尊给他解释除了大国吃小国的合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大禹时正是四大部洲从盘古大陆分裂的时候,还可以勉强管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1万多个国家,商汤时只可以管理亚洲的3000多个国家,周时由于接手的是反王四起的烂摊子,也就只有中原地区还算不错,其他很偏远、很落后的地区直接就扔出去弃之不顾了,所以周时开始只有三四百个国家。而现在的秦国就更小了,是由十几个小诸侯国慢慢合并的。

      吕不韦听完似懂非懂,接着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一直不知道商朝的闻太师远征的北海在哪,因为中原地区的北面并没有海啊!

      圣帝尊继续给吕不韦扫盲:北海在亚欧大陆的北面,圣星人称之为“北冰洋”。以步兵为主的大部队从中原到北海行军打仗,光来回路程就要走一年多。后来成吉思汗的蒙古国距离跨度更大,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骑马都要走一年。

      吕不韦又问了一个八卦的问题:“那周天子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是怎么回事?”

      圣帝尊回答:“西王母就是埃及艳后,瑶池本来叫遥池,因为离中原很遥远。周天子从文王开始至穆王,始终是王,不敢称皇帝。周穆王去东非是为了证实一件事的。因为古籍中记载夏朝禹帝传下秘令,人间从他以后只能有王,不可有帝,除非天上之神再临凡间,附体到人王身上,人类才可再次称皇帝。不尊神令,会有灾难。商纣王再狂也只能是王,哪怕就是两千年后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其领袖也只能自称是国王。”

      吕不韦纳闷了,这秦王怎么突然懂这么多呀,吕不韦像不认识似的看着秦王,将其惊为天人。于是他又提了一个最难的问题:“臣闻史书中说女娲娘娘生日那天去火云宫拜见三皇,返回后发现商纣王有错遂致其灭国。据臣所知,三皇曾是人,而人又是女娲所造。那么请陛下分析一下,为什么女娲娘娘过生日,不是别人来拜见自己,反而要出门拜见自己造的人?”心想:如果你知道上古轶事的话,我就真怀疑你不是凡人了。

      圣帝尊索性摊牌,详细解释、娓娓道来:三皇是圣星人圣帝尊、冰魄炎魂、银针的附体人身——黄帝、伏羲、神农。女娲则是冰魄炎魂的另一身份,她的雕像在人间接受人类的膜拜,那真是当时少有的雕像:绝美的面容、细长的脖子、披肩的卷发、挺拔的胸脯,纤细优美的腰肢下是一个完美的臀部,双腿修长,小腿曲线细腻流畅,赤足如玉般亮白通透。整个雕像从头到脚有一米六零,有着超完美的身形曲线,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在显示着女人的魅力。

      (女娲雕像是商朝统治者从夏朝都城请出来的,同时请出来的还有《山海经》等彰显正统身份的物品。夏朝之前,东非和北非气候适宜,那里的人穿得不多,金字塔里的壁画人物也穿得不多。古希腊传承了上古艺术,人物的雕像和绘画都穿得少,商朝东迁后把上古艺术带到了东方,一开始也表现为穿得少,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才在现实和艺术中穿得多了。中国中央电视台1990年电视剧《封神榜》最接近原著,经过专家研究后,剧中人物参考了古希腊的服饰,简单大方。佛教也传承了史前文明的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东面有个接引寺,里面有彩塑56尊,壁画486平米,其中有一幅观音图,穿着紧身露脐蓝色短T恤和白色超短裙,腿上穿着网格丝袜,简直就像21世纪的时尚模特。网上很多女娲的图片,也是露得非常多,这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共识,人们认为就应该是这样)

      普通人膜拜雕像时大气不敢出、眼不敢直视,头微抬,只存敬畏之心,而纣王早已经不敬上天了,他玩射天游戏玩腻了,竟然要把女娲雕像当充气娃娃玩。雕像的眼睛里装有监控,那天在女娲生日PARTY时,圣星人从监控里发现纣王举起咸猪手在栩栩如生的雕像身上四处乱摸,嘴里念念有词,唱说“可惜不是真,陪我到宫中……”

      神级外星人——圣星人冰魄炎魂大怒,马上建议圣帝尊尽早实施封神之策,不但可以收回法宝和招揽出色的地球生灵,还可以让人类王朝进行更迭,顺带收集精神能量。

      吕不韦知道这些上下几千年的真实奇闻后表现得很聪明,他在书中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解释,让读者自己领悟。看到吕不韦的表现甚好,圣帝尊答应在合适的时候安排他上天工作。

      圣帝尊把天上、天下的事务部署妥当后,下令让圣星人暗中帮助秦军平灭六国,圣星人也可以从交战双方收集精神能量。圣帝尊给秦国战略定为远交近攻,战术上采取闪电战,强大的国力加正确的战略,秦每隔两三年就灭一国,打服一个再打一个,必须打服,打服了,也就压榨出最后一滴精神能量了!

      公元前230年,秦灭实力最弱的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赵国国力在之前的长平之战中消耗了不少,秦国又用离间计把名将李牧除掉,所以赵国也很容易就被灭了。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韩、赵、魏由以前的晋国分裂而来,魏国继承了晋国过半的国力,本来在战国前期很强,但是由于被各国包围着,四面受敌,经常有摩擦导致战争消耗,所以魏国在战国后期就不行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护城河深。秦国采用水攻才将其拿下。

      公元前223年,秦灭面积最大的楚国。由于版图大,所以楚国军力分散,没等集中起来就被攻占都城,楚国灭亡以后,一部分不甘心被秦统治的楚军漂洋过海,来到朝鲜半岛的南边,占领后建立政权,后来统一朝鲜半岛南部(现在的韩国)。屈原是楚国人,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投江而死,以身殉国,所以朝鲜半岛南部也在过和屈原有关的端午节,也异地重名建了一些城市和地名:汉阳、丹阳、襄阳、江陵、汉江等。所有被灭的国家里,最不服秦国的就是楚国人,哪怕跑到外面,也不想让秦国管。留下来的呢,咬牙切齿说了一句狠话,叫“亡秦必楚!”意思是说灭亡秦国的一定会是楚国人!楚国人为什么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