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通鉴_第十七节《西周东周》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节《西周东周》下 (第3/3页)

唯一合法性的身份,也不会备份。《山海经》=《山海图》=鼎,是身份的象征,只有唯一,才贵重,才会有人抢,才会问鼎中原。备份多了就不值钱了,身份也掉价了,傻子才去抢。后来有个故事,说有人有四张珍贵的邮票,全世界只有这四张,但是主人觉得还不是很珍贵,于是就撕了三张,只留下一张,成了唯一,价格就翻了百倍。到了能随意备份的时代,《山海经》确实不值钱了,几元一本,甚至可以在网上免费看。

      话说老子辞职后,准备按史书记载去西方寻根问祖。他一路向西而去,遇到了一个叫尹喜的人。尹喜是函谷关的关令,那时候县的最高长官叫县令,关的最高长官叫关令。尹喜同时还是位修行者,他爱好天文,喜欢看古书,修养深厚。由于有修行基础,尹喜看到有团紫气从东而来(紫气东来),知道有大圣人来了。远远一看,原来是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而行。由于老子知识储备量惊人,已经是当时修为最高的圣人,所以他的上空会有紫色的能量场,修行的人是可以看到些能量场的。这种能量场顺序为紫、红、绿、白、灰、黑,最坏、最烂的人就是经常发出黑色的能量场。

      尹喜留下老子,款待了数日,并恳求老子传道给自己,老子一开始尽量推辞,但尹喜一直不给他过关文牒(出入境护照),老子没办法,于是在帛(丝织品)上写了一篇五千字的名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为什么写成帛书?因为那时候中原还没有纸。其实史前文明是有纸的,比如古埃及(古中国)金字塔里就有草纸,但是制造纸的方法失传了。《道德经》的一些内容直接采用上古黄帝提出的学说,源于外星文明。

      “道”是什么?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宇宙,“道”由宇宙来设定,“道”就是“设定”,天道就是宇宙的设定,就像花道、茶道、书道,这些,都是设定,怎么设定的就怎么来运转。宇宙天道当然无法说,因为没有人知道宇宙是怎么设定的。当时老子悟道了,但是无法用当时的语言表达,只能留下提示,让后人自己领悟。

      从此以后,人们如果明白一件事物,就说知道了,知“道”,就是说完全明白,而不懂就叫不知道,不知“道”。中国的“道”,就从这时开始诞生了。修道的要领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了,有三点:一是要量力而行,二是不能有贪心,三是不与人攀比。做到这三点才可以读懂《道德经》,就可以为以后的修行打好基础。《道德经》第一句讲“道可道非常道”,应该这样断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完了正面的,一定再说说反面的,这才是恒常的大道理。这是辩证法的精髓,对立而又统一。说完正面说反面,道完阳爻道阴爻。祸福相依刚柔并济,奇正更迭虚实交融。佛教中也有句名言“来说是非者,便是得道人”,这里的“是”与“非”就是哲学层面上的是非,指事物的两面性。

      老子出关后,顺着丝绸之路,过了新疆,一直向西,后来转向印度,在印度传道,然后回归月球。人类有个传说叫“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不是说老子变成佛祖,也不是说老子点化佛祖,更不是老子当了释迦牟尼的师父。因为老子比释迦牟尼早几十年悟道,释迦牟尼参悟史前文明的资料时也接触到老子的学说,受到启发后进一步完善了佛教理论,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依托的服务,使佛教得已发扬光大,这就是老子化胡的来历。

      老子是悟道之人,他说的话里,“天地”一词有时是指宇宙,但在一句话里,天和地就是指地球和月球。他讲过一句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翻译过来就是:人类要遵循地球文明的规则,地球文明要遵循月球神级外星人定的规则,神级外星人要遵循宇宙规则。而宇宙规则由宇宙自己设定,想怎么设定就怎么设定。大道至简,“道”,就是划条道的道,就是设定,没有多复杂。

      春秋时代之后,不守规则的人类已经太多太多了,虽然传承自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各玄门正宗努力对人类进行教化,但妖魔横行的末法时代终会到来。

      本书讲的历史进程已经来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时,欧洲的希腊,亚洲的印度、中国、波斯(伊朗),还有中东那里,几乎在同时爆发了思想革命,影响人类往后几千年的思想在这一刻突然出现。老子的道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本土道教;释家牟尼的轮回思想,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佛教;琐罗亚斯特的善恶思想,最终形成了拜火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宗教的目的是直指人心,拯救灵魂,甚至拯救人类!这说明什么?人类的历史进程是定好的,是宇宙的代理人——更高一级的神级文明设定的。人类历史的演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似有些人物可以改历史,其实他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别无选择。人类也是宇宙的代理人,只不过级别又低一些,想把地球上的哪种动物吃灭绝,就把哪种动物吃灭绝。只有有了更高维度的思想境界,所作所为才可以更符合宇宙天道。

      看完这一回,有读者问,既然商周之战有高科技战争的成份,为啥姜子牙还要去昆仑宫借短脖子的长颈鹿呢?莫非长颈鹿竟然比那些高科技交通工具更快更舒适吗?作者回答,那时候路不是很平,还是有坐骑舒服。又问,个人认为当时交通工具不仅只限于陆地上的吧?回答,以陆军为主,能飞来飞去的都是神级的。问,就算短脖子的长颈鹿可以四驱加全地形,被带红外感应的高科技武器监测到了,估计也是秒秒钟被搞掂吧?回答,打仗,打的是民心,是信仰。不然,胜了,也没有用。当时战争的规则有很多的,不是小人的打法。所以,坐稳了再打。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输了也心服口服。你知道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差点被打死吗?就是因为英*击手正要扣动板机时,华盛顿转过身了,英*击手就没有开枪,因为在人家背后开枪不绅士!你再看看东方春秋前怎么打仗,再看看西方国家怎么打仗,再想想上古时怎么打仗,上古时如果用小人和流氓的打法就算赢了,也得不到对手的尊重和心服,最终也得不到民心,照样会玩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