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建立中华帝国 (第2/2页)
丞相,六部中的一正两副部长中的一正一副部长。也就是说参与讨论的是二十一人,参与监督旁听的是六人,总共是二十七人。其中,无论是皇家还是军部派来的人员,除了旁听意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向常委人员提供需要的情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只要需要,都尽力能到。 当然,军事上也做了改革。首先,不在沿用朝廷的军队制度,直接改用现在军队编制。战时,每一个连队为一个作战单位。其中包含两个长枪排,一个刀兵排,以及一个弓箭排。弓箭排的人没人带一壶剑外,另外挎也夸刀。当然,另外一个连长,两个副连长,三个参谋,两个教导员;共同带领着一个做后勤保障排以及警卫班,这些都不算作战单位里面。而一个班是十二人,四个班是一个排,这样算下来,战时一个作战单位总人数是二百六七十人左右。足够一场小规模的试探了。另外,骑兵属于单独兵种,因此属于单独使用。到了营级有权力请求调动一个骑兵连,不过到了团级才能应有一个骑兵营。因为,只有大规模作战,才能显示出威力。另外,在军部之下,增加了政治部,内保部以及军队教育部三个部门。 虽然皇家已经淡出了政治,但是手里依然掌握着一定的力量。首先,皇家即不属于六部管辖之内,也不属于三军之列。属于单独系统,却又和两者紧密联系。和平时期,政治上,作为国家的最高象征,代表国家出席各种场合,签收各个文件。军事上,只有一个标准师的兵力,总共五万多人。其中一个禁卫旅,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兵力适应四四制,即四个班一个排,四个排一个连一直到四个旅一个师。至于军这一级别只有在战争时期才有,而和平时期只到师级别。战争时期,如果是内忧外患,敌方入侵之时,皇帝会成为全国领袖,才能说是九五至尊,可以调动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如果是对外作战,进行开疆阔土的战争,皇帝也只是和平时期一样,只为将军。不过可以御驾亲征,进行开疆阔土。如果有大功绩,可挂元帅军衔,独自领导一军对外作战。等作战完毕,这一军军队名义上归属皇家,享有战时指挥权。不过皇帝退位,军队重新归与军部管辖。另外,皇室还保存着其他三个机构,分别是国家安全部,自己的智囊团,以及一个连队的影卫人员;也就是所说的大内护卫。至于被军部或政府部门发现皇族中有违法乱纪之事,都要交于法院或军队内军法处发落,皇家不得干涉。
另外,公布了新政府的名单:皇帝,李航,不过要一个半月后才会登基称帝。因为,首都设在台湾的台中市,至于大殿广场,要半个月后才能使用,再加上其他事情,只好定在一个月后登基。三省书记分别是上书省书记黄药师,中书省书记程元凤(一直在学院任职教授,后来被李航视察之时发现,提拔而起。);少书省书记谢方叔(淳佑五年,上书论忠jianian之别,请行限田法被罢官。随后被全真教的人知道后,挖了过来,但一直是出工不出力。直到最近才两年,才参与政事)。剩下的六部人员,分别是财务部部长刘央,吏部部长姜伟,农部部长单云。这三人都是终南山学院第一批高中毕业后参与工作的人员。刑部部长陆文,户部部长李治,这两人原来都是朝廷官员。礼部部长孙志云,终南山道士。至于其他人员,比如曹友闻,余玠等等人都各司其职,或者做了其他人的副手。 军队方面设置了三位元帅,分别是陆军元帅孟珙,骑兵元帅郭靖,水军元帅李俊。由于郭靖缺席,所以有副元帅魏昌代理。此人本来是襄阳城下的农家子弟。金国攻打襄阳之时,家人被杀,后来一个冬天差点饿死之时,内学院教授所救,并在学校学习。后来学习军事,到了婆罗洲后负责开荒之人之一,也成了婆罗洲组建乡勇的第一人。郭靖到婆罗洲后,又跟着郭靖学习骑兵之事,最终走到了这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