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已熟竹马何逐_第一章 清水镇里清水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清水镇里清水坊 (第1/2页)

    这是时逢阳春三月的浙江绍兴,古老的江南水乡侘寂悠然地躺在泱泱中华的东南角落里,而今已经稳稳地躺了数千年,就仿佛是一位已安然熟睡许久许久的老人,虽已高龄如苍柏却仍然发丝黑润,肌肤光泽,她不经意间所流露出的一颦一笑,仍可以让这里灿然生光。

    这静处一隅的境遇,也一如这座江南古镇正静默地穿行在艰难跋涉中的历史进程里一样,这是民国八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南北和会止步不前……中国正逢艰难困苦之节,可自由平等的风尚亦渐展开,就比如正有一种仿西化的短衣长裤在全国城镇的广大女性中流行开来。

    可不管世事如何,江南水乡绍兴,她前行的步伐依然与数千年之前一样的静谧安详——遍满水路的乌篷船或紧挨着齐头行进,或自由潇洒地往来穿行,就如同在陆地上飞驰而行的黄包车一样穿梭自如;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低矮房屋临水而建,旁边一根根古朴年迈的木柱站在水边支撑起青瓦木梁的重量,平稳而端正,历久仍坚……

    这阳春三月里细密绵长的春雨接连未绝,而今已经整整下了三个星期,整座古城从早到晚都笼罩在蒙眬水雾之下。

    古城内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池塘上每天都聚起无数的涟漪,一圈一圈,一块一块地散开又消去,仿佛寄出去的信件,还未寄到就已经在半路上散落了一地,就再也拾不起来了。

    在绍兴县东北角有一座体形高大,装饰极美的城墙,名曰昌安门,昌安门旁边有一座千年古刹,叫做戒珠寺,寺内树木葱郁,殿宇广博,幽静宽敞,庄严肃穆。

    寺院前有一座墨池,旁边另有一座鹅池,据说这戒珠寺原本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居,墨池,鹅池原是他幼时练字之处,后来两池的池水渐渐被墨水浸黑,王羲之的书法方始成形。寺里的石柱、门楣、墙壁等建构上有不少王羲之的书法,这些书法虽然已历时久矣,甚至有些早已斑驳破损,可古朴挺拔之态仍未失半分。

    此时绍兴县是浙江省内第一大县,人口多达百万,所以戒珠寺的香火一直很是旺盛,绍兴县乃至浙江省人们求取平安,祈祷上苍的常去处所也就是这戒珠寺了。

    戒珠寺旁边有一座青石古桥,名叫题扇桥,据说这座题扇桥是王羲之当年为一老妪题字卖画的地方,佳话流传于后世,就如同这座古桥般稳稳当当地挺立着,不知不觉间已经持续了一千五百多年。

    临桥北眺,不远处便是蕺山,传说此山就是越王勾践采蕺草的地方。

    蕺山脚下,有一座小镇,名叫清水镇。清水镇是绍兴县最老的一座古镇,清水镇扶木而筑,枕流而建,地下躺着的都是参杂着黄酒香味的软土。

    据安昌镇的人夸耀道:“王羲之在此地写出了人生第一个字,陆游在此地作了人生第一首诗,王冕在此地画了人生第一幅画……”这话听起来当真是骄傲欢喜,可其真伪倒真的难以考究,总之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乡人,都对这说法有毋庸置疑的肯定与欢喜。

    清水镇沿河两岸是整排的小楼,这里叫做清水坊。清水坊紧临着河水搭建,小楼多是简朴,没有过多的纹饰讲究,却更显得精致切巧,楼层横整,鳞次栉比,不啻一排排暗红的珍珠平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

    清水坊里有不少人家居住,从早到晚,虽未有熙熙攘攘的盛况,但街道上也往来不绝,睦邻敦亲,相交甚好。

    这里的几十上百户人家多以种田做酒为生,另有几户人家捕鱼做买卖,近的就在镇市场上贩卖,远的甚至开船到邻县贩卖给做鱼rou生意的酒楼饭店,因此常常昼起暮归,忙碌无暇。

    剩下的几家则各有各的生计,比如街口的张二爷吧,他是卖茶叶的,店门口总是飘着茶香,店里的一只大柜子里摆着几十个陶瓷茶器;

    后排的谭奶奶是卖扫帚的,路边上堆起了一层层的竹子,都齐齐地架在那棵大槐树底下,路人只要一走近那棵大槐树,就能闻到从大槐树底下飘散出来的nongnong的翠竹香味;

    前排的肖阿姨是卖花的,茉莉、百合、太阳菊……什么花都有,一团团地簇扎在门口,从早到晚都有一大群小孩围在肖家花店门前面,睁大眼睛盯着一盆盆五颜六色的鲜花瞧来瞧去……

    对了,这里还有一位打铁匠姓李,这里的人都叫他李铁匠,他就在清水坊河边上打铁。

    每到清晨,天刚刚破晓的时候,便有一阵阵“当,当,当”的打铁声震响不绝。这是当地唯一的打铁铺,就在河边通往集市的路口处。

    李铁匠四十岁出头,个头不高却身材健硕。也就仅在严冬的时候,李铁匠才穿着一件薄袄,其余的日子里就在腰间系着一块黑皮围裙,上半身裸露着坐在打铁铺门口,“当,当,当”地捶打个不停。

    清水坊里的几十上百户人家,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