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纵横天下_第122章 拿什么忽悠这些老顽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拿什么忽悠这些老顽固 (第2/2页)

  “妙法,当真是妙法。”几个老头还在沉吟的工夫,一旁的庞统终于憋不住,大声赞道。

    诸葛亮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神奇的印刷术,一时间心潮澎湃,更是将辛锐视作天人。

    “小侯爷这法子,端的是精妙无比,老夫自问在奇术上略窥门径,却也想不到这般造书的办法。小侯爷不愧是神仙弟子,令老夫惭愧。”黄承彦是个发明创造的大家,自然能快速领悟这种印刷术将会对社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巨大推动。

    “这也是机缘巧合,若不是有幸偶尔造出竹纸,小子也不会想到以纸制书,继而想到这印刷之术了。”辛锐多少对拿了后世的发明创造有些赧颜,是以一半谦逊一半安慰黄承彦道。

    “如此举家迁往北海亦不是什么难事,反正老夫对那刘景升亦无多少好感,那么多的有识之士他都放着不用,我等留在荆州又有何意义?”庞德公转变的倒是快,在著书立说的巨大诱惑之下,这便大大地松动了。

    庞统闻言大喜,他少年大志,早对北海充满好奇,这回又亲眼见了辛锐这个传奇人物,自然希望能亲身前去见识一番,一时间眼神热切,直往辛锐处瞄。

    辛锐心中暗笑,这凤雏先生还真是个急性子。前番读了庞统在酒楼里写的关于西川的文章,里面不乏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尤其隐晦地提出攻略西川的一些战略思想。辛锐暗自嗟叹不已,看来庞统和西川还真是有缘,只是若庞统投了北海,今后万万不能叫他前去平定西川,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岂不是重蹈了历史的覆辙。

    “庞兄所言差矣,虽然景升公有些不是,但毕竟当初接纳我等在此安身立命,又以国士之礼相待,现下荆州尚且安稳,我等安能做忘恩负义之事,离景升公而去?黄兄是因为招了贤婿,要去北海为女儿完婚,这无可厚非,我等却有何理由离开荆州?”司马徽心中天人交战良久,方才吐了口浊气,慷慨道。

    一句话又把原本意动的庞德公说得连连点头称是,叫辛锐好不苦恼。

    看着庞统大喜之后又像霜打的茄子,焉头搭脑,辛锐没奈何只好抬出大义,正色道:“诸公都是世受皇恩的汉臣,虽不曾入朝为官,但也都是深明大义的贤士。或像庞公、司马公这般教书育人,为世间造就有才有德的学生才子,或像黄公父女苦心研究奇术,改善民生,说到底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世道太平,为朝廷天子尽一分力。如今朝纲不振,各路诸侯不尊天子各自为政,哪个有识之士不痛心疾首?景升公作为汉室宗亲,牧狩一方,各位隐居荆州受他恩德,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公同样也是受的朝廷恩德,如今天子定都临淄,广诏天下,诸位如何不舍小义而取大义?诸公试想,天子如果降诏叫景升公送各位前往北海,届时将会是什么情景?若是景升公对诸位离开荆州,前往北海天子处有异议,则他这个汉室宗亲只是徒有其表,他日北海兵临城下,少不得一番征战;若是他响应天子号令,支持各位北上一举,则荆州仍是我大汉重镇,来日若有其他诸侯觊觎荆襄,北海必出全力以保景升公无恙。”

    话说的再透彻不过,众人除了要考虑自己的政治立场,也要考虑刘表的,说到底刘协仍旧是这天下名义上的老大,刘表即便是皇亲,也要看他对天子是否忠心,一个不忠于皇帝的藩王,还不如孙策这样一个对皇帝俯首听命的外姓。三老都是成精的人物,哪里还会想不通这点关节?再者辛锐现在是皇帝的代言人,手中掌握着足以傲视群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一句替天子征讨不臣,那可不是说来玩的,强如曹cao者,还不是一样被赶到兖州一隅,不敢轻举妄动?

    到了这个份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去北海,名正言顺地作为效忠汉室的隐士;要么留在襄阳,继续过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只不过在辛锐表态之后,这种与世无争变了味,成了变相地效命诸侯,不尊王化。至于还有向刘表揭发检举辛锐这条路,则根本无需考虑,这些老头毕竟不是那种阴险小人。

    “唉!没想到小侯爷还是掐住了老夫几个的命门。昔日从颍川躲避战乱到此,也时常思念故土,为天子蒙尘而扼腕叹息,如今天子既然重整朝纲,老夫便是再与世无争,也想前去瞻仰新都气象。就请小侯爷安排,老夫愿举家前往北海。”司马徽长叹一声,终于答应了辛锐的请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