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隐芝先生的故事 (第2/2页)
然修了一辈子仙法,寿命不如平凡之人!老年疾病多多!几届道教协会会长竟然都没有过80的。。。50-60岁就早早病故。 隐芝先生的一番肺腑之言,引发了广大道友们的追捧。诸多道友对隐芝先生的讲的道理表示认同,并愿意跟随隐芝先生修炼上古仙道。可惜隐芝先生留下两篇帖子为道友们指点方向留下一些修仙线索之后离去再也没回来。 众多道友收藏隐芝先生的帖子视如珍宝,分析其中留下的线索。至今漏尽阁论坛还有一大批隐芝先生的粉丝默默等待他的回归。 隐芝先生所修乃是魏晋时期上清一脉刚开始兴起时候的仙法,是真正灵宝天尊传道人间时候的法门。那段时期人间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有仙人白日飞升。当时的修道人对修仙信心百倍。经过千百年后人间灵脉枯竭很久很久都没看到白日飞升者。道友们早已对炼形保留青春、得到长寿健康的法门失去了信心。众多道友经过隐芝先生点破之后才明悟,仙法原本就是为长生不老而准备的法门。哪儿有修仙之人多病短寿之理? 隐之先生在漏尽阁留下肺腑之言,充份起到了点醒后来之人的作用。经过几位明心道友们的推广,广泛传递到了网络中各个角落。实乃功德无量。 隐芝先生的故事讲完了。 ========= 最后附上一篇”三皇内文“此经为葛仙人最为推崇的经书排在魏晋时期流传的所有道书首位。 天皇內文上 天生雲龍,道本上昇,張烈正氣,麗乎太清,輔弼正道,行於正平,六甲洞元,九天超形,福延子孫,仙行自真,次及人皇,人敬長生,六丁九氣,祕密真誠,敬之終吉,昊帝貴名,久知道妙,身體長寧,聞此真句,常任之清。 已上八十字,每日暗念一徧,求長生之道。及於子孫,亦得總明。 慶延七祖,福及千生,高上太一,真正玉文,斬滅祆邪,和合玉清,仙法本正,名書上清,聖功乃久,法成乃知,昌運大業,仙眾保之,乃命金文,扉命制期。
已上五十六字,每遇四時八節,饗祭家親,暗念七徧,不書黑簿。智者勿令人知之恐輕泄也。 經傳隱此法禁。 已上六字,說此三皇內文傳受已,師不用功行及十日,天神不附。若傳度非法,亦不得受。只依科所傳,勿令人輕慢。 授及三皇,常遊玉清,凶惡伏滅,永居山堂,青雲從我,六癸存真,人若保之,六甲護身,勿輕我盟,必昇太清,永命延壽,玉神扶形,萬劫為仙,常處丹天,五嶽四瀆,川洞丹xue,社稷泉源,萬靈布設,風伯雨師,星辰擁訣。 已上八十字,六甲六癸日,各念持三徧,五嶽四瀆社稷等神護助也。 凡有玄言,皇神祕傳,寫於繒素,藏於洞天,功歸太真,福度千春,無窮劫過,海嶽成塵,祕之斯文,五雲覆映,兆民敬之,吁和昌運,持受清教,命延壽永。 已上五十六字,言三皇內文佩受之後,仍寫篆送在山野洞xue之中。勿令人知,永保千春。 靈嶽九仙,丹炎洞然,河魁天罡,護道玄言,妄泄伐命,殃及九泉,粉軀碎體,金文莫言。已哉矣慎焉。 已上三十七字,言三皇內文佩受之後,說論與人,輕意妄泄,殃及九祖,粉骨傷形,金文永隔。玄言三百一十五字。 地皇內文中 國合律法,四海咸歸,飄飄玉虛,辟邪保神,萬劫無虞,旁生國土,福皆霑之,卻滅凶殃,福德堂堂,信欽明約,至誠修學,保神終年,歸道捨俗,精勤仙錄,山川嶽瀆,西南東北。 已上六十四字,行於山谷,寓於江瀆,暗念一徧,能辟惡獸蛟龍、毒蛇精邪、魍魎祆怪之類也。 地皇祕印,和叶天地,三皇真言,福輝九泉,有情蠢動,皆屬上玄,陰陽相生,物皆有靈,含識眾類,皆合道藝,修飾虔誠,可期飛昇,力感玄幽,無妄我求,學法精持,無使狐疑,嶽瀆水上,咸令護之,敬崇三文,是即為希。 已上八十字,遇有六畜及胎卵濕化等類有難,暗念一徧,死者解脫,生者安樂。勿令人知聞此真句也。 河海洪江,池源列張,人神動用,軌契五方,明星大神,高帝玉文,却絕險厄,護國兆民,名川龍神,攝禍去迍,嶽瀆名丘,太陰剛州,黃龍配列,依願應求,陽明輔弼,道士俗流,知敬斯言,家屬無憂,祆妄邪氣,終不稽留。 已上八十字,淨寫一本,著姓名,埋祖先塚墓之間,以為九玄告矣。黑書白紙,外以黑紙封之,卻亦著姓名是也。 處世求生,其道必行,歷劫安暢,决定長生,善能保守,必見亨貞,誦之萬徧,玉女下迎,王者祕之,合國咸寧。 已上四十字,說三皇之符文,念之百徧,保達地仙長壽。勿令同壇人覺,恐功不成。玄言二百六十四字。 人皇內文下 舉目自天目心中明星月少小功曜乾坤而地祇斗授林震地戶巽坎離午人門坤巳兌酉天門乾巳坎子鬼門艮戊頭甲乙丙丁庚辛壬元丙上辛。 已上五十七字,欲祭醮,先寫一本焚之。八卦二十位,外邪不悮犯,神明護門。不得令人見讀。 乘天罡魁林人生陽哀人壽昌九天九土九人九命九真九道九術九生九渺九玄九要九成凡百一十七與超天張天公良世勿明。 已上五十一字,凡欲入山水攝邪精,黑書白絹上焚之水伏。勿令人知之。 命龍神九建除滿平定房上明神知要屈命句扶明火三人光九天等神大出六鬼蒼爻遠命上拜必炎三石九王姦出勿勿必明三乾勿九九九天化九牛二人魚罪世白無九同明出命左右。 已上七十四字,用雌黃書於石瓦上,埋於本宅住處四角。勿令人知之,招財神祿神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