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2页)
朱高炽年长几岁,当年朱棣送他入京时曾教过他:“在皇城,要听皇爷爷的话,要让皇爷爷觉得,自己能跟在皇爷爷身边是件很有福分的事情。皇爷爷或者日后的皇帝哥哥喜欢看见他们什么模样,就给他们什么模样看,而且是要很真心的样子。至于弟弟们,一味地骄纵着就行了。” 他隐隐约约是懂一些的,至于回来后这府里头为何会是这般光景,他想着,也许父王又在谋划着什么。 他举起他肥嘟嘟的手,拍拍朱高煦的肩膀道:“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去。” 自周王被废,皇上似乎在削藩这件事情止步不前!朱棣暗暗思量,皇上在等什么?而下一个遭殃的,又会是谁?于是,他叫三宝传令去庆寿寺,今夜,燕王会亲自前往庆寿寺拜访道衍大师。 是夜,奚梅正挑灯替朱棣细心地缝制戎装,朱棣催促了几次,她嘟囔道:“这会儿催我休息的人是你,前些日子抱怨冬日里衣裳不够穿的人也是你。说起来,你一个堂堂王爷,却还会不够衣裳穿,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朱棣暖一暖奚梅冰凉的手指道:“好啦,以后再不催你了,你看你,都往春日里过了,手还总是这样凉,早些安置吧。” 等到奚梅熟睡,朱棣往香炉中又撒了一把安息香,好令她香梦沉酣,而后一身黑衣劲装,没入黑夜,悄悄地潜入了庆寿寺。 道衍和尚在禅房中眉目端然地等候着燕王的到来。 朱棣熟门熟路,一把推开道衍所居禅房的木门,反手轻轻掩上。道衍看见朱棣来到,忙起身见礼,被朱棣一个手势拦住示意直接进入正题。 道衍请朱棣坐下笑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皇上竟为王爷送来三万精兵良将。” 朱棣嘴角不过微微一牵道:“大师已经知道了。” 道衍道:“王爷,自周王一事之后,皇上迟迟不动手,王爷师出也要有名!” 朱棣眉间略曲:“本王正是为此事而来。” 道衍笑道:“其实王爷多年来悉心部署,早年间被先帝收回的士兵们,有能之者也一直隐在暗处。王爷派朱能随同卢振一道前往苏州想来也别有深意。王爷,是时候请君入瓮了,皇上要罔顾伦常,对先帝亲封的亲王们下手,总是要找些缘由的,皇上下手若不狠,王爷又何来的缘由呢!” 朱棣凝神道:“先帝诸皇子中,原本本王首当其冲,这么久以来的连番作为皇上估摸着也是将信将疑了,再者也顶着个仁贤之君的名声抓不到本王的错处不好下手。十七弟固然是早有部署决然不会束手就擒,可也未必见得会与本王同仇敌忾。再则以十七弟心机谋略加上他那十四万精兵良将,不见得会输给皇上。说到底,本王迟迟不动,也是因为在兵机终究棋差一招。” 道衍和尚笑得一派泰然:“王爷恕老衲直言,宁王爷面儿上与王爷多年来一直颇为交好,而先帝却甚为放心,不过是因为先帝认定了,宁王爷虽有帝王之才,但却无帝王之心,表面行事不拘实则重情重义。依老衲看来,宁王爷倒并非全无帝王之心,否则又怎会于一众亲王中出类拔萃而又能令先帝放心予以重兵,这份心机谋略,放眼整个天下也无几人能与之抗衡了。” “只不过,”他语音一转,但瞧着朱棣,“王爷屡屡试探,宁王虽始终不露丝毫端倪,可王爷一向知己知彼,宁王却不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再以利相诱。其实王爷自己已经想到了办法,只是念及手足之情,有些下不了手。” 朱棣默然一瞬道:“十七弟救了梅儿一命,本王确实有些下不去手。” 道衍和尚也不怕:“自古王侯将相,儿女情长便英雄气短,老衲相信,王爷志在天下,一定不会。” 朱棣沉默不语,道衍继续道:“如今不止是北平城,恐怕京城的满朝文武皆知,王爷如今已是只知风花雪月,再无昔日的雄心壮志。王爷,一子错则满盘皆输。如今皇上显然对王爷已经放心,世子他们也已经回府,是时候该引蛇出洞了。眼下众亲王们循规蹈矩,即便是莫须有的罪名,那也要有个由头,王爷,有些人,该用的时候,要用了。譬如,一直暗中与王爷府中中护卫千户朱能交好的西平侯沐晟。” 道衍和尚再道:“王爷既能叫皇上放下心,也有法子叫皇上不放心,九级海云大师塔和七级可庵大师塔已准备妥当,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