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百年憾,今朝填 (第2/2页)
的生平,好似经过了数十年之久,但回过神来时,其实也就度过了几个眨眼的时间而已。 人们这才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李广难封的那抹怨念,纷纷叹息。 “原来怀柔伯的经历比我想象的还要悲惨。”一些年轻人竟然开始抹泪。 “为什么这等大才之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功名,圣道真的公平吗?”有人怒气填膺。 “圣道从来不会嫌弃任何忠良……”有位老国士看向武庙方向。 各地的武庙之中。 一众祭祀人员紧张兮兮地盯着李广的牌位,后者正不停地、小幅度地颤动着。 突然,每一座武庙中,李广的牌位涌出一阵金光,随后如潮水般消散,原本的刻在其上的“怀柔伯飞将李广”七字,竟然变成了“龙候元戎李广”。 所有祭祀人员沸腾了! 历史上,虽然死后被追谥名号的人屡见不鲜,但那是仅限于朝廷的,武庙中的谥号一旦固定下来,就几乎不会更改; 虽然死后晋升军衔的也大有人在,原因大多都是受到后人的景仰礼拜而导致意志升华,但能在死后从飞将晋升到元戎的,当真是寥若晨星。 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生为国为民、将他的光阴几乎全部贡献给了戎守边疆的事业之中,可谓劳苦功高、世人敬叹;但他明明有元戎和封侯之才,却生在这不平的世道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晋升元戎、屡次与封侯的机会擦身而过。 世人每每听闻李广生前的遭遇,无不扼腕长叹。 叹世道不公、叹苍天无眼!
但此刻,苏仪所写的,道尽先贤李广的雄心壮志,在数百年之后,为李广的仕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今以后,世人再提起李广这二字时,将不会再心存遗憾。 李广封侯的执念,终于得偿所愿! 随后,李广的气息急剧收敛,意志在这一刻复苏! 与此同时,龙城轻轻一震,李卫龙嚯的一声站了起来,厉喝道:“传令下去,所有龙城守军在广场列队!” 长江北岸。 一头单于用蛮族语言问道:“大可汗陛下,李广这是要晋升元戎,可能会重新掌控龙城,我们该怎么办?” 伊利可汗没有回答,他的视线看着李广,却好似又看着另外的几处地方。 没人知道,他正与几位老元戎无声的对峙。 瀛洲。 “看来不用我海神族出手了,这弥天气势的面孔本皇可得好好记住,以后……哎哟,美人们,你们真是猴急……”玉皇嬉皮笑脸道。 素水县。 苏仪在写完之后,心神回到了自己的体内。 三千丈龙纹笔消失,空中的诗作将全部的能量注入李广英魂中之后,骤然缩小,化为了苏仪面前书桌上的三四十个小字。 随后诗页浮起,金玉裱章! 下品军文的背部镌绣着交叉的刀剑图案,中品军文则是祥云,而此刻,上品军文的布卷上,竟然镌绣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因此,下中上品军文也分别有各自的别称:剑文、云文和龙文。 这篇龙文一出,一缕黑芒再次射入苏仪脑海中,化为一本,当苏仪带着进入练兵场时,毫无意外的,这首诗作再次化为了文集中的一页诗文,可以被苏仪随口念出引发特效。 投笔从戎奇观消失,在这一刻,苏仪的精神力再次增长三成,已经可以媲美大部分八十岁老人。 苏仪对龙文会有何等威能感到十分好奇,但他隐隐感觉到,这篇的消耗极大,以他现在的精神力,要念动它都有些勉强,所以并不是使用它的时机。 苏仪将好奇压入心底。 势不可挡、春风化雨与众志成城仍在持续,显然会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才会消散。 人族,就是依靠着这四道奇观,才能与蛮族分庭伉礼。 而除了几位老元戎之外,恐怕只有苏诗儿与柳心照二女才知道,这拯救人族命运的四道奇观,竟然全都是苏仪直接或间接引发而出的! 等于说,能阻挡亿万蛮族南侵的铁蹄,其功劳苏仪一人能占大半! 苏仪自己却毫不在意,只是紧紧注视着长城虚影上空。 众志成城的奇观演化仍在继续,他的视线仍然能越过城墙和山河,看到李广的身姿。 李广屹立于长城虚影之上,与伊利可汗四目对视。 突然间,从这片天地间的某一处,传出了一声清脆的剑鸣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