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凨_第九十九章 后事之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后事之师 (第2/2页)



    公孙瓒兵败于界桥后为什么赖在刘虞身边不走?

    没成想袁绍的借刀杀人之计成就了公孙瓒,公孙范凭借渤海郡之兵帮助堂哥击败了青州和徐州的黄巾军,缴获大量物资,范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黄巾,兵益盛;进军界桥。

    公孙瓒一时军力强大无比,内心也开始膨胀到一个新的境界,竟然任命手下将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委派各地的郡守和县令。说明这时候的公孙瓒已经无比膨胀了,州刺史是你一个奋武将军能任命的吗?只有帝王才有这个权力,你以为你是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代理奋武将军曹cao吗?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火并终于在所难免了,爆发了著名的界桥之战,神奇的是白马将军公孙瓒的三万步骑兵居然被袁绍手下一个叫麴义的武将率领的几千部队打的落花流水。

    伪冀州刺史严纲被活捉,公孙瓒兵败逃往渤海郡,与堂弟公孙范合兵一处,又退回到广阳郡的治所蓟县,在蓟县县城这个大城的东南角附近自己修筑了一座小城。瓚军败走勃海,与范俱还蓟,於大城东南筑小城,与虞相近,稍相恨望。太神奇了啊?!公孙瓒为什么不占据蓟县?为什么要在蓟县旁边修一个小城?!哈哈,因为这个蓟县根本就是幽州牧刘虞的州治所,这哪里是驻地相近啊,公孙瓒为什么赖在刘虞眼皮子底下不走?不驻守别的地方?为什么离得这么近,反而相互憎恨?

    为什么是刘虞主动攻击公孙瓒?我们就觉得奇怪了,此时刘虞需要公孙瓒的帮助来对抗袁绍,公孙瓒兵败于袁绍后也需要刘虞来重振声势,不管怎么说双方都应该合作,共同打击袁绍。何况幽州这么大,公孙瓒兵败后为什么跑到刘虞的驻地蓟县附近修筑一个小城来驻扎?从这个表面现象来看,应该是公孙瓒赖上刘虞了,希望刘虞帮助他抗击袁绍,刘虞是怎么回应公孙瓒的呢?刘虞决定攻击公孙瓒。刘虞攻打公孙瓒的的公开原因是:虞惧瓚为变,遂举兵袭瓚。就是说刘虞惧怕公孙瓒在身边作乱。

    刘虞围剿公孙瓒是一意孤行吗?刘虞进攻公孙瓒之前还是采取了和解的姿态,并积极听取了谋士们的意见。虞数请会,称疾不往。至是战败,虞欲讨之,告东曹掾右北平人魏攸。既然刘虞和公孙瓒的驻地相距的这么近,刘虞又是公孙瓒的上司,刘虞召集公孙瓒开会是必然的,然而刘虞数次请公孙瓒开会,公孙瓒均称病不往。

    但是对于刘虞想讨伐公孙瓒的念头,很多谋士都不赞成。刘虞亲自“请教”的智谋之人魏攸劝说:当今天下归心,各路诸侯都以大司马刘公您为主心骨,您手下谋臣和武将都不能缺啊,公孙瓒文武双全,是您可以依靠的干才,他虽然有些小毛病,但都是可以容忍的。

    “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瓚,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乃止。当时以冀州牧韩馥和渤海太守袁绍为主,大家力推刘虞为帝,这件事可以说将刘虞的威望推到了顶峰。刘虞听从了谋士的建议,不提攻打公孙瓒的事情了。一年后,堪比一流谋士的魏攸不幸去世了。

    刘虞又和州府官员们“商量”,密令大家袭击公孙瓒。后一年,攸病死。虞又与官属议,密令众袭瓚。这回就不是和大家商量打不打的事情了,而是商量怎么打。《后汉书刘虞传》居然还记载了一件很离奇的事情,刘虞为了偷袭公孙瓒,连劝阻的谋士程绪都杀了,借口是程绪战前胡说八道打击己方士气。

    可实际上,谋士程绪出的主意可圈可点,他也认为公孙瓒确实有过错,但是罪名不是很大,可以责令改正。即便是要打,也可以驻兵威逼,让公孙瓒自己来谢罪。多好的谋略啊!可是刘虞不听,还大喊,其他人免罪,就杀公孙瓒一个人。可见,此时的刘虞已经将公孙瓒恨之入骨了,非要置公孙瓒于死地不可。

    “顷之攸卒,而积忿不已。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从合十万人以攻瓚。将行,从事代郡程绪免胄而前曰:公孙瓚虽有过恶,而罪名未正。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瓚必悔祸谢罪,所谓不战而服人者也。虞以绪临事沮议,遂斩之以徇。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此时的刘虞也不是刚来幽州时的光杆司令了,居然也召集了各路屯军多达十万大军。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刘虞又是偷袭,战果如何呢?不幸的是,战果大跌张召忠将军的眼镜。

    随后的结局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刘虞十万大军突袭围剿公孙瓒,被公孙瓒数百精锐部队火攻击败,刘虞本人被生擒活捉,随后被咬牙切齿的公孙瓒处死。

    公孙瓒杀刘虞的后果很严重,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捅了马蜂窝:刘虞下属要报仇;汉、乌桓、鲜卑各民族联军数万团结起来讨伐公孙瓒;狼子野心的废物袁绍坐收渔翁之利,袁绍手下的大将麴义水平不是盖的,数次大败公孙瓒。

    在乱世,在推行仁政的同时,也要讲究武力,讲究诡道。一味仁德,连自身都难保,更不要说保护百姓,捍卫朝廷了。

    此时的汉末,与春秋战国时期,颇为相似,都是君弱侯强,都是动荡时期,也都是大争之世。人人当争强好胜,人人当图谋发展。

    一个诸侯的消亡,代表着另一个诸侯的强大。

    唐凨把这份机密档案封存了起来,这自然不能原封不动的拿到议事厅上,给手下将领看到的,那无异于等于告诉他们,他们的主公唐凨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最后的胜利者不是他,那谁还会跟着他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