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58章 英魔爪玷污圣城 同盟会应运而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章 英魔爪玷污圣城 同盟会应运而生 (第3/3页)

府的迫害而流落在日本。

    光复会的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与同盟会的宗旨相近。故而,正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光复会成员陶成章、蔡元培、秋瑾等人也加入了同盟会。

    于是,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举行了成立大会;除甘肃因无留日学生没人出席外,国内的十七个省均有代表约百余人参加。

    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并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协助总理主持同盟会在东京本部的工作;宋教仁、程家柽、田桐、邓家彦、汪精卫等人则分管东京本部的具体事务。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设置本部后,又下设了九个支部;国内设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等五个支部,海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等四个支部。

    同时,大会还通过以《二十一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一九○五年十月二十日,孙中山为《民报》写了《发刊词》,提出了有关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至此,一个纲领明确、组织严密的全国性政党终于诞生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一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孙中山即派人将其迎至东京,遂也加入了同盟会,并受孙中山之托主编《民报》。

    且说,湖南的洪江会首领马福益虽被杀害,但其会党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及湖南的浏阳、醴陵等县农民中的基础组织却并没有被破坏,并推举湖南浏阳人龚春台为洪江会总首领。

    同盟会成立后的翌年春,黄兴派遣同盟会干事湖南衡山人刘道一与其同仁、湖南醴陵人蔡绍南回湖南,联络当地会党再举义旗。

    俩人抵达长沙后,决定刘道一留在长沙运动新军,而蔡绍南则去联络龚春台,约定于年底两地同时举事。

    蔡绍南与龚春台联络后,即协助其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县交界的麻石作为据点,发展会众为起义做准备。

    然而,龚春台等人的举动很快引起了清庭地方官吏的警觉;于是,三县的清军联手对麻石实施围剿。

    十二月六日,龚春台被迫率众起义;起义军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春台任都督,蔡绍南任左卫都统领。

    起义军一度攻占了萍乡的上粟等地,但因清军已有防备而攻势受阻;起义军在浏阳城南与清军激战五昼夜后,终因力量悬殊而溃败。龚春台侥幸脱走,蔡绍南不幸被俘后遇害。

    而尚在长沙运动新军的刘道一忽闻龚春台与蔡绍南被迫提前起事,赶紧前往衡山也筹划提前举事以为响应;谁知,刘道一在返回长沙途中却不幸被清军逮捕;不日,遇害于长沙浏阳门外。

    至此,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被扑灭了。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察觉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活动;于是,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

    日本政府答应了清政府的要求,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东京,化名高达生去往越南;随同离开日本的还有汪精卫、胡汉民等人。

    因越南紧邻中国西南各省,孙中山一行到达越南河内后,决定就近发动和领导起义。

    中国西南的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民众中,长期蕴藏着较强的排满情绪易于发动;而地处边陲,利于从境外输送武器与人员可以补给,清庭却是鞭长莫及;且地域宽广,便于起义军迂回作战寻求发展;可谓是得尽了天时、地理、人和,舍此何择?

    于是,孙中山在河内的甘必达街六十一号设立了领导西南各省武装起义的总部;并派员赴钦州、廉州、潮州、惠州等地发动会众,准备再举义旗。

    同时,派汪精卫去经营南洋,筹募款项以接济起义。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广东三水人;因曾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且常以“精卫”的笔名撰文发表,遂以此名称呼。

    汪精卫受此重任后,即奔波于南洋各地了。

    此前,孙中山已委任广东海阳人许雪秋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授命其在粤东相机举事。

    许雪秋到达广东后,经过一番筹备定于翌年初在潮州、汕头等地揭竿起事,并请派人至惠来、揭阳等地策应。后因传令失误,只得中止举事;许雪秋赶回香港请示,孙中山电令其留港待命。

    不久,孙中山又派广东饶平人陈涌波、余既成等人潜回广东潮州黄冈组织起义。

    因不慎泄密,引起了清军的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等人的警觉。

    于是,黄金福派兵进入黄冈搜捕,迫使余既成等人于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潮州黄冈起义。

    起义军经一夜血战,攻占黄冈;即在都司衙门内成立了军政府,推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为副司令;并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中山的名义《布告》安民。

    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进军汕头,另一路则由余既成率领攻打潮州。但因清将黄金福已有准备,且义军是仓促举事准备不足;因此,余既成攻打潮州急切难下。

    于是,陈涌波改变计划协助余既成同攻潮州,潮州守军情势吃紧。

    但不久,清军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援兵赶到;起义军前后受敌渐显不支,被迫从潮州撤离。

    此后,陈涌波与余既成将起义军解散后转往香港,黄冈起义遂宣告失败。

    正留港待命的许雪秋闻知陈涌波在黄冈已经起义,即离香港赶赴汕头参与义举;但未及许雪秋赶到,起义已告失败;许雪秋只得怏怏地又折回香港,后被孙中山召回越南河内。

    就在黄冈起义的同时,孙中山另派了广东归善人邓子瑜赴广东惠州发动起义。

    邓子瑜抵达惠州后,即与同仁陈纯、林旺、孙稳等人商议,决定在惠州的七女湖举事。

    因陈涌波在潮州的黄冈已经起义,邓子瑜也就于六月二日也举事了,以响应黄冈起义。这日,近千名同盟会员在惠州的七女湖举起了义旗;随即占据了泰尾、柏塘、水口、横沥、三径、蔗埔等地,声势大振。

    惠州、归善、博罗等州、县的官吏皆惊慌失措了,纷纷向两广总督岑春煊告急求援。

    于是,岑春煊赶紧命令刚镇压了黄冈起义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抽调兵力往救惠州。

    而此时,邓子瑜也已得到黄冈起义失败的消息;考虑到自己也是仓猝举事准备不周,转战多日后已感弹药短缺难以持久;遂避开清军的锋芒,起义军辗转数日到了惠东的梁化,将枪械埋藏起来后也解散了。

    起义军中的一部分人流亡到了香港,而大部分人则退入罗浮山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