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 袁世凯韬光养晦 陶成章同室cao戈 (第4/4页)
直从事国民教育,故有“学界泰斗”之称。 而光复会重建后,章太炎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从此,独立于同盟会而走自己的路了。 此后,许多光复会员相继回国,又在江、浙一带展开活动。辛亥革命时,倒是又与同盟会的武昌起义相呼应而一举将上海光复,为彻底推翻清皇朝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皆为后话,此先略提,容后缓叙。 且说,陶成章等人向孙中山发难之时,同盟会在南方的活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吸取了前几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等人也觉到了仅靠会党难以成事,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新军。 此时,全国已有十三镇的新军编练而成,分布于直、鲁、豫、闽、粤及长江流域各省。为编练新军,清政府又于一九○六年在天津办了北洋讲武堂,二年后在奉天又办了东北讲武堂,又过一年再在昆明办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因此,新军中的许多中、下级军官大多是从早年的武备学堂及新办的三大讲武堂毕业,或从日本、德国的军校学成而归;这些年青军官都已接触过新的思潮,容易接受并响应革命党人的呼吁。 为此,同盟会在香港建立了负责指挥南方各省革命的总机关南方支部,胡汉民任支部长。 至宣统元年,广东新军计有步兵两个标、炮兵两个营,辎重兵、工程兵各一个营,另有巡防新军七个营,共约五千余人;但其中已有近三千人加入了同盟会,且有一些是标、营级的年青军官。 于是,胡汉民决定在广东新军中举行一次起义,并请黄兴来港指导起义。 不日,黄兴抵达香港,同行抵港的还有朱执信与赵声。 朱执信有广东高等学堂教员身份作掩护,可方便行动;赵声曾在广东新军中任第一标标统,后因上司怀疑免职离营,但熟悉新军事务利于举事。 三人到港后即与胡汉民等人谋划,最后决定由时任广东新军炮兵营管带倪映典具体负责广东新军中的起义发动工作,并将起义时间定于一九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农历的元宵节。 为此,在香港专门设立了广州新军起义统筹部,而在广州天宫里港家园五号内又设立机关以作联络之用。 孙中山则给南方支部汇款二万,并致电鼓励。为保证起义成功,除倪映典加紧在新军中继续开展工作外,又命广东平远人姚雨平去策动巡防营,朱执信则与广州番禺人胡毅生去联络番禹、南海、顺德的民军一并举事;于是,“广东新军起义”就在周密筹划下秘密准备了。 然而,离起义日还有半月,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起因是,新军二标二营士兵胡英元在城隍庙前的绣文斋中定刻了一枚图章;二月九日的除夕夜,新军士兵结伴外出逛庙会,顺便取用图章时因价格争执与店主发生口角。维持庙会秩序的警察前来干涉,却导致了警察与士兵之间的殴斗;结果,因警察势众,八名新军士兵被拘到了老城第一局警署。 消息传入军营,士兵们怒不可遏;于是,百余名新军士兵携带枪械包围警署,索回了被拘押的士兵。 倪映典遇此突发事件始料不及,且见事态严重,当晚即赴香港向南方支部报告,并请求提前发难;南方支部经商议后,同意了倪映典的请求,决定提前到正月初六举义。 但是,就在倪映典赴港之时,事态进一步恶化了。 原来,被拘押的士兵回营后,诉述了如何遭受警察蛮横无理地凌辱;新军的士兵弟兄闻知后更是个个怒气冲天,皆欲报复泄愤。 第二天,欲行报复的士兵又携械入城,殴伤不少警察并捣毁了几处警署。 两广总督袁树勋闻讯,命令新军协统张培爵、教练处长吴晋立行弹压。张培爵与吴晋领命后,即将闹事的二标士兵集合训话,并收缴了士兵的枪械。为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决定农历正月的初二、三两天在军内举办所谓的运动会,新军士兵一律禁止外出。 新军士兵被禁止外出十分恼火,而革命党人闻知二标士兵的枪械已被收缴后,更是担心自己的兵器也会被收缴而难以举事;于是,初二凌晨,其他标、营的士兵自发地从军械库中取出枪械以防万一。 一九一○年二月十二日,刚从香港回来的倪映典赶到军营中,发现众人群情激昂义愤难抑,并已取出枪械准备起义只待号令;眼看事态已显得一触即发容不得犹豫,连再向南方支部请示的时间也没有了。 于是,倪映典当机立断率领新军炮兵第一营在广州城郊驻屯于燕塘的军营中率先起义。接着,新军的步兵、辎重、工程各营士兵纷纷响应也举起了义旗,并公推倪映典为起义军的总司令。 倪映典率军起义后,即向广州城推进。 两广总督袁树勋闻报后大惊,急令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严加防范。于是,李准坐镇于广州城东门,派巡防营统领吴宗禹率兵一千在牛王庙一带布防以阻截义军。 倪映典率起义军行至牛王庙,遭到了吴宗禹的炮击受阻。倪映典见广州城内已有防备,也就不急于攻城;而将吴宗禹部围困,两军即在牛王庙相持。 此时,广东巡防营管带童常标到义军营前,言:“须见倪映典,有要事相商。” 因为,倪映典知道童常标是安徽合肥的同乡,正欲将其策反;于是,释然不疑地独自一人出营相见。岂料,倪映典刚出营门即遭暗算;童常标手起枪响,倪映典来不及反应即倒于血泊中了。 倪映典死后,起义军顿时就群龙无首而乱作一团了。吴宗禹即行反击,李准也率部从广州城内杀出;起义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同盟会的第九次起义又失败了。 不过,此次失败实属意外;而经此,令革命党人认识了,满清皇朝赖以苟延殘喘的新军是可以转化为革命力量的;从而,增强了革命必胜的信念,革命党人更是前仆后继锲而不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