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60章 袁世凯韬光养晦 陶成章同室cao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袁世凯韬光养晦 陶成章同室cao戈 (第3/4页)

有较强组织纪律观念的军人共举大事;从而,孙武开始注重在湖北新军中发展会员,积蓄力量伺机再起。

    张百祥等人另立山头后,对同盟会产生了很大冲击。

    不过,没出两年,东京的共进会不知不觉中自行匿迹了,对同盟会的冲击也就自动化解。

    不久,孙中山与黄兴派谭人凤访问武昌,给共进会提供了一些资金,以求彼此再度合作。

    但是,因在“革命中心点应在南方还是在长江流域?”的问题上双方仍存在分歧而未能达成共识,致使再度合作之议未成。不过,通过这次接触,双方表示了谅解;决定按各自方式行事,共同为推翻清皇朝而努力。

    而此后,孙武与同盟会员有了多次接触,并在访问香港时复又加入了同盟会;因此时的孙武手上已掌握了一批湖北新军中的会员,这对于同盟会来说无异是一大福音,为日后的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正在同盟会谋求与共进会重新合作之时,同盟会内部却又掀起了一股倒孙风潮。

    原来,第一次倒孙风潮以后,孙中山与章太炎等人之间的芥蒂依然存在。

    孙中山更是将热情和心血投向了南方,而对东京的同盟会本部表现了冷淡。

    而因原光复会的主要领导陶成章等人热衷于搞暗杀,将暗杀作为推动革命的手段。因而,在由章太炎主编的《民报》上经常发表此类作品;除此很少谈及国人及侨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是不着边际地谈论一些国粹与佛学。因此,《民报》的读者面逐渐缩小销路锐减,办报经费捉襟见肘了。为使《民报》能继续生存,一九○八年九月,代理主编的陶成章远赴新加坡筹款。

    陶成章来到新加坡后,向孙中山提出须拨款三千元。

    因这一时期南洋经济萧条,侨民给同盟会的捐资不多;所以,孙中山难以满足陶成章的要求,只好把自己的手表等稍值钱的私人物品都变卖了,勉强凑了个数交给陶成章以度时艰。

    陶成章甚是不悦,又记恨于心。

    不久,日本政府以激扬暗杀为由将《民报》查禁了,陶成章才将此事压下没有发难。

    接着,陶成章又提出了回国筹办江、浙、皖、赣、闽五省革命协会,再次向孙中山要款五万元。因为,此事是陶成章等原光复会少数人的擅自决定;所以,孙中山没有表示支持。

    陶成章没能从孙中山处得到这笔经费,决计独自经营;于是,陶成章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缅甸的仰光等南亚各地,以五省革命军的名义筹款;但结果,捐者寥寥难以足用。陶成章筹不到款大失颜面,且又怀疑是孙中山从中作梗;于是,一股无名火都撒向了孙中山,决定再次发难了。

    陶成章先是扬言:“河口起义时所用军费不过千元,孙中山将各地捐款的余资均据为己有,发了国难财。”

    接着,陶成章又起草了《孙文罪状》,罗列了孙中山的谎骗营私、残害同志、败坏名誉等三项罪名。

    陶成章将这份《孙文罪状》公开发表,遍告海内外;并找到黄兴,要求他在东京同盟会本部开会讨论,罢免孙中山的总理之职。

    而此时,《民报》在被日本政府封禁一年后复刊了;孙中山将复刊后的《民报》交由汪精卫主编,这使章太炎也很不悦。因此,陶成章发难,章太炎等人即予响应。

    章太炎也写了一份《伪民报检举状》,以发传单方式分送南洋、美洲各地;攻击复刊的《民报》为非法,并也言及“怀挟巨资,用于公务仅十之一”等词,矛头指责孙中山。

    同时,又传出了“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钱给他的胞兄孙眉在九龙建造私宅了”等流言。

    远在法国的张继闻知流言后信以为真,则致电孙中山,直言要他“知耻识廉,退隐山林”。于是,同盟会内部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倒孙风潮。

    这股倒孙风潮对孙中山的杀伤力确实很重,简直使孙中山感到有口难辩了。

    然而,孙中山并没有被击倒;他回函张继,拒绝了无理的指责与要求。

    而在巴黎办《新世纪》的吴敬恒撰文作了公道的评判后,言:“志士同仁,不可为亲者痛、仇者快之行。”

    而黄兴则又断然拒绝了陶成章等人欲罢免孙中山的要求,并告诫同仁:“不可同室cao戈,应同心协力,共谋大业。”

    同时,为了澄清事实,同盟会本部特意派人赴九龙调查孙中山胞兄的情况。结果发现,孙中山胞兄孙眉根本没有在九龙建新宅之举,仍住在几间破旧的老屋中;同时了解到,孙眉早年在檀香山经营农牧业时,为支持胞弟的事业,曾变卖了所养的千余头牲畜,用于认购孙中山为了同盟会在国内起义所需资金而发放的债券。可见,孙家非但没有占用同盟会的经费,却为支持革命党的活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至此,真实情况大白于天下了,对于孙中山的指责与诽谤也就不攻自破;于是,第二次倒孙风潮终于被平息下去。

    但是,经此风潮后,同盟会内部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且由于,联合前的光复会与同盟会在办会宗旨上本来就有分歧;此后,孙中山等人把精力全投放在南方各省,陶成章等人则着眼于江、浙一带;双方欲走的道路各异,难以合到一处。

    于是,一九一○年二月十六日,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干脆在东京重组光复会;从此,与同盟会分道扬镳了。

    而早期光复会的主要发起人、曾任会长的蔡元培,此时正在德国柏林的莱比锡大学潜心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虽然没有卷入这场倒孙风潮,但也不能左右陶成章等人的行为。直至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催促下,蔡元培才取道西伯利亚回国;其后,则在中华民国政府中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