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惊天地十月革命 拒签字巴黎和约 (第3/4页)
国更是被减至二名。 如此一来,巴黎和会就被所谓的五大国一手遮天了,中国等众多弱、小国家则失去了伸张正义与主张权利的机会。深受国人厚望与期盼的中国代表团,顿时又有被欺辱之感;但因巴黎和会的主导权掌在五大国手中,中国代表团深感无奈。 中国代表团为了能增加席位,陆征祥与同僚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派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分别去拜访英、美代表团,自己则亲自拜访了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及法国外长毕勋;希图通过游说,请他们帮忙为中国多争取几个席位。 然而,结果却未能如愿。五大国只是允许中国代表团可以派代表轮流参加会议,但每次参加的人数仍限于两人。五大国如此玩弄花招欺侮弱小,可见其标榜为了建立世界和平而召开的巴黎和会,实际上是所谓的五大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又一次分赃;众多弱小国家只是前来捧场,为他们的分赃行为充当遮羞布而已。巴黎和会的结果会是如何?陆征祥似乎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巴黎和会正式召开,二十七个国家的七十名代表与会。按照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首先建立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 国际联盟虽然建立了,但巴黎和会一开始就完全处在五大国代表即美国代表威尔逊和兰辛、英国代表乔治和贝尔福、法国代表克里孟梭和毕勋、意大利代表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代表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等十人组成的所谓十人会议cao纵之下;后因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与曾任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相继离去,又改由英国、法国、美国三国首脑组成的三人会议cao控了;因此,巴黎和会只能按照五大国私下商定的调子及预先安排的程序进行。威尔逊曾经说过的国无大小一律平等的话,早已被他自己抛到了九霄云外,弱小国家欲在巴黎和会上主张权利已显得十分渺茫了。 此时,中国代表团已没敢有太多的奢求,只是希望能收回曾经被德国占据、而今落于日本之手的青岛与胶州湾,以向国人有个交待。 按说,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是战胜国,战胜国向战败国收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权益完全理所当然;而现在日本对青岛与胶州湾的占据是从德国人手中夺取的,不过是强盗之间的黑吃黑而已,无正当可言摆不上桌面。何况,顾维钧在起程前专程拜访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曾表示“愿意支持和帮助中国”。因此,尽管预感不祥,顾维钧还是打算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及归还曾被德国占领过的青岛与胶州湾”。 但是,因段祺瑞不敢得罪日本,也已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行前就特意关照陆征祥不要在巴黎和会上提及此事。 然而,因山东问题是国人所瞩目的,这令陆征祥深感左右为难了;为此,中国代表团启程前往巴黎时,陆征祥特意安排了走远路绕道日本,为的是刺探一下日本人自己对山东问题的态度。因此,途经日本时,陆征祥特意去拜访了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刺探性地谈及了山东问题。 内田康哉明白陆征祥的问意,也就当面许诺:“待与德国交涉后,按原议交还中国。” 陆征祥轻信了内田康哉,这才放宽了心,以为山东问题可以与日本私下了结,也就不必提交巴黎和会了;因此,当顾维钧欲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山东问题时,陆征祥却加以阻止了。 但谁知,中国代表团没有向巴黎和会提出山东问题,日本全权代表牧野伸显却发难了。 一月二十七日,牧野伸显在巴黎和会上悍然提出了要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而对于内田康哉曾经许诺的交还中国之言却一字不提;显然,日本公然食言,其打算长期占有甚至于吞并山东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毫不隐讳了。 至此,陆征祥这才明白了自己被内田康哉欺骗与戏弄,这令陆征祥十分气恼但却又觉无奈。 第二天,对于日本代表如此突然袭击而毫无准备的陆征祥因苦无对策只得称病回避没再出席会议,而让代表团成员自行决定出席会议的人选。 此时,施肇基也拒绝出席,王正廷不愿在会上发言,魏宸组没有表态,唯有顾维钧愿挺身担当;于是,年轻的顾维钧临危受命,毅然地担起了这个重任。 第二天,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发表了一篇有礼有节掷地有声的演讲,在向日本将德国赶出山东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后,严正地阐明了“中国要求直接收回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的正义主张。
顾维钧的演讲十分成功,各国媒体争相报道,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与支持。 而此时,没有出席会议的陆征祥却也不甘心就此罢休;他已感知了巴黎和会绝非主张公理与正义之所,只好私下去拜会法国外长毕勋、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德等人,晓以日本独占山东后对于各国的利害关系;并抛出一些政治诱饵,欲利用列强间的矛盾阻止日本的肆意妄为,以谋求收回山东权益。 因为,巴黎和会毕竟是五大国为分赃而召开的,岂会顾及弱小国家的利益;何况,中国主张的权利直接触及到了五大国之一日本的利益;日本欲占据及吞并中国山东由来已久,早已吞下肚了的肥rou岂愿轻易吐还?因此,中国的主张虽然正当,顾维钧的演讲也算精彩,陆征祥的努力可谓苦心,但均无济于事徒劳无果。 四月二十二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将陆征祥、顾维钧邀至其下榻处,直言告知:“中日两国已有《二十一条》与《中日密约》,既然有约在先,美国也无能为力。” 就这样,一直标榜主持公道的美国政府态度也明朗了,中国代表团尚存的一丝侥幸与希望随之破灭。 然而,处于绝望中的中国代表团仍不甘心,还想作最后的努力;在会见威尔逊的两天后,中国代表团向英、法、美三国呈送《说贴》,再次力陈了山东问题与各国列强的利害攸关后,提议:“愿先将青岛与胶州湾交由五大国代管,一年后交还中国。同时,中国愿意支付日本相应的费用,并将交还后的胶州湾向各国开埠。”试图以此挽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