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 (第3/3页)
算了算,确实也是到位了,人是挺有意思的,BBc的主持人艾梅丽-迈特莉斯说他在欧洲收购了四百多家企业,就是为了盗窃技术,他还和对方死磕。
磕什么呀,其实瞎子都知道。 真正来讲,艾梅丽-迈特莉斯的统计数据还是不对的,实际至少还有7o多家企业,因为技术比较敏感,徐腾用了其他手法收购。 徐腾在过去7年收购的554家企业,高科技企业占1/4,3/4都属于传统型企业,主要是为欧洲的大企业做配套的中等规模公司,很多都是专注于很小的领域。 小到什么程度呢,可能这个公司就专门做某一类型的轴承,而且做了七十年,有的是一两种特型的齿轮,或者是刀具,有的可能是做钢瓶的。还有做葡萄酒的橡木桶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家族企业,就专门做橡木桶和修橡木桶。 大企业,像英国能源公司、苏格兰电力、库卡、普麦斯特机械、沃瑞克数控机床、罗盖特化工、普特林精细化工……也有9o家。 这些大大小小的欧洲企业加在一起,基本构成了整个华腾工业的欧洲配套体系。 华腾重工、华腾汽车、华腾精工、永泰化工、华腾电子、华腾高科、神州电器、中控集团、中腾集团……都是受益方,也是主要的采购方。 这些欧洲配套公司的产品,相比日韩,相比各个领域的德系、日系巨头,可能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至少都属于二线品牌,就是在华银财团能够收购的范围,最好的那些选择。 比如说普瑞玛,这都是老欧洲内部竞争失败的二流巨头,就这样还不一定能谈妥。 先正达的谈判刚开始启动,其实也一样啊,先正达和拜耳、巴斯夫的竞争力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五年十年啊,就这已经是华银财团能并购的终极目标了。 真要去和拜耳、巴斯夫谈判,估计连报价的机会都没有,即便谈成功了,搞不好也是拜耳并购永泰化工,弥补在px亚洲市场的不足。 别看永泰化工的赚钱能力不弱于拜耳太多,真要比技术水平和专利积累,包括人才和客户,那个差距至少是3o年以上,比之先正达,特别是农药原化工领域也是25年的差距。 欧洲人批评徐腾是为了抢走技术才收购这些企业,徐腾还死磕呢,其实人家说的也没差,就是难听点而已。 普瑞玛在生产上的成本高居不下,主要问题是工资太高,劳动效率又比不上德国的竞争对手,在新产品的研上,成本高,效率低,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没人。 以前有人说,中国航天工业都是8o后,美国全部是老头,其实在普瑞玛集团这种机床产业也都是中老年人为主,生产和技术部门都是四十岁以上,年轻人基本是行政类的白领。 比如搞售后,在全球工业体系中搞售后服务都是很幸苦的,到处出差的体力活,普瑞玛集团在都灵总部的售后基本都是中年人,三十岁的,二十岁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是效益差,它基本不招,另一方面,它也很难招到合适的,原因还是福利体系有问题,年轻人就根本不愿意吃苦。 失业,不失业,这些意大利的年轻人根本无所谓,大家都不去竞争辛苦的岗位,工资就越抬越高。 欧盟的法律体系又非常严密,企业很难将工作外包出去,也不能招聘欧盟以外的员工,普瑞玛这种大集团还能撑,很多中小企业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那在华腾精工集团就是完全两回事,售后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985毕业也要卯足劲的竞争一个机会,普瑞玛的那个售后工资要是给华腾精工啊,就是出差到非洲呆五年,照样一大堆人要冲过去。 徐腾这几年慢慢观察下来,他必须得说,欧洲、中国、美国这些专家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分析都是狗屁,写出来的那些论文,他这种搞企业的财团理事长都看不懂。 他还是经济系毕业,长江商学院的mBa呢。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欧洲没有劳动力,至少比上世纪9o年代少一半。 大家都说美国的gdp很虚,其实,欧盟的gdp更虚。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剥削,你都不让资本家剥削人,让资本家将员工当老爷一样供着,这个企业还能经营吗? 这个国家经济能好吗? 欧洲这些企业为什么很容易收购,真的做不下去,当老板的生不如死啊,还不如将企业卖了,将资金都交给银行打理呢,一年稳收5%的理财回报就行。 到了银行那边,基本就是玩数字游戏,在国际市场炒汇率,炒期货,搞出一大堆几百万亿欧元的金融衍生品。 你有种跑到中国收购看看,人家赚钱的企业,为什么要低价卖给你? 徐腾这些年在国内收购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企,为什么,还不是上面有安排,搞产业整合。 在飞回国内的路上,他将这一次的所见所闻,将自己这几个月分析的大量数据整理一下,最后做一个总结,回国以后好好搞,想做大事,还得指望在国内。 想做大事,还是不能要脸,大丈夫不拘小节。 以后要是继续有人指责他到欧洲盗窃技术,那就让对方指责好了,尽情骂,他不还口,不死磕。 他这些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收购欧洲企业,完善整个华银财团的工业体系,不敢说媲美日韩欧第一流的巨头,基本也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 再给他十年时间,从拜耳开始数,到通快、天田、小松、丰田、本田、通用、三星、英特尔、爱立信、强生、美敦力……华银财团通过在中欧两个板块的布局,基本都有一套应对阵容。 收购先正达还有意义,收购福特基本没意义了。 通过这七年的快并购,徐腾可以有点嚣张的说,他基本解决了整个华腾工业体系的技术问题,与最顶尖的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也就是五到十年。 相比国内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他的海外并购度和整个体系的完善度是非常快的,代价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成本整合,所以从2o11年开始,整个华银财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专注自身,不能急于求成,反正竞争对手的大环境都不行。 徐腾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终于在搞企业的这个领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多想法和思维方式都在返璞归真了。 高手相搏,毫厘之差。 我的工人比你勤快,我的研究人员比你聪明,我的高管比你积极,我的架构比你灵活,我最后就一定能赢你。 徐腾是彻底领悟了一个道理,搞实业就和战争一样,拼的就是人,其他都只是细节问题,好与很好的区别。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